|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制造强国战略中的“城阳担当”
2021-05-28 17:05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两业融合 深度转型破局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发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于2020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批两业融合试点。

  本期杂志选取了7个试点区域和企业的案例来总结推广两业融合典型性、创新性经验模式。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试点的很多先进经验,也有发展中的很多困惑:创新生态、产业体系不健全;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技术基础薄弱;中小微企业积极性不强;缺少服务平台的支撑推动等等。有困惑,才有动力突破,两业融合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深度转型更加值得期待。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近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十四五”时期,城阳区首次被划入青岛主城区,融入青岛主城一体发展。对于进入“主城时代”的城阳,肩负着促进产城融合、壮大优势产业、衔接东岸主城与北岸城区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使命。其“两业融合”方面,也是不断开花结果。

  据了解,2020年城阳区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核驱动”正在为城阳区增加新动力。

  青岛市城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罗万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城阳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制造强国战略中体现“城阳担当”。

  据罗万伦介绍,城阳区两业融合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以龙头骨干企业为试点,加快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试点先行 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凸显

  城阳区作为融入青岛主城发展的中央活力区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拥有青岛高新区、轨交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环海开发区四大功能区。近年来,聚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综合保税业务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提高能级和体量,形成城阳区“多极”增长格局。

  城阳区两业深度融合渐入佳境。

  据了解,城阳区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着力构建融合发展载体,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罗万伦对本刊记者表示,城阳区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引领,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生物健康产业为突破,构建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载体和产业生态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目前,城阳区高端装备产业已培育形成轨道交通装备、特种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三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形成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和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4家龙头企业引领,53家规上企业集聚,338家中小企业配套,产品谱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自主创新能力领先、拉动作用强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此外,罗万伦认为,城阳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提升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综合服务效能,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通过两业融合工作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扩链、强链、补链’,针对投资强度、产出水平、产业前景、品牌形象突出的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加快优质前沿项目落户。”罗万伦强调。

  例如,青特集团获评全国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以来,在以商用车车桥为主体的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础上,积极构建研发、制造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全产业链体系的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而中车四方以数字化运营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提供面向产业链的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智能运营服务,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向“制造+协同+服务”模式转型提供有效支撑。全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以上,工业投资增长7.9%,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全区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营造多方参与的产业生态圈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城阳进行了新探索。

  据了解,为了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城阳区将构建顶层规划设计引领、企业主体活力迸发、行业组织作用显著、服务平台支撑有力的多方联动、多方参与的产业生态圈。

  具体而言,城阳区通过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路径创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资源要素、技术和市场的有效整合,带动产业链企业、平台共同提升,形成融合发展生态圈。青特集团、中车四方股份、软控股份、易邦生物等企业在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设计等领域开展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影响力的试点示范项目。

  罗万伦还表示,《城阳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分领域开展融合推进工作。清理制约两业融合发展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畅通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高政务效率,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完善审批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此外,罗万伦介绍,城阳区发挥高端研发机构、创新平台载体作用,实现高端人才“扎堆”聚集。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搭建“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引导已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开放创新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城阳区还成立了两业融合专家委员会,汇聚智慧合力,发挥智库作用,提供专业服务,提炼两业融合“城阳经验”。

  据了解,2020年,城阳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7%,高于全市7.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2.7%,提升幅度居全市第一。高端装备产业方面,2020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4.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1.4%。

  尽管城阳区在两业融合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目前城阳区两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成果不显著,城阳区两业融合主要集中于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例如高铁部分重要轴承、齿轮传动系统、特殊铝合金及钢板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缺失。

  罗万伦指出,部分企业对两业融合发展路径认识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业片面地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形态或是融合就是简单的“1+1”,对两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两业融合的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特征与部分企业快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期望不相符,企业开展两业融合的积极性不强。

  “城阳区两业融合主要依靠中车四方、青特等重点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中小微和初创型企业参与融合动力不强,同时缺少两业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协会组织及专项引导基金的支撑推动。”罗万伦如是说。

  聚力攻坚“项目落地年”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共生、协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城阳区来说,问题仍在考验着城阳区两业融合的发展,未来又将如何破局?城阳区将在哪些方面进行尝试?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罗万伦表示,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更好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落实好“首台套”、创新产品首购、研发后补助、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落实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等鼓励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搭建本地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同质同价优先选用本地产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

  另外,罗万伦认为,城阳区应该补齐产业升级短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现代化水平。持续打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100个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项目建设,选树3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推动30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项目)25个以上。搭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在全区范围内规划布局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打造“青深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区,助推青岛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传统制造业提能升级,大力推动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全力攻坚老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速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高端前沿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龙头企业跨越式倍增发展三年培育计划,重点培育20家入库企业,加快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百亿级、50亿级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城阳区还将聚力攻坚“项目落地年”。围绕“扩链、强链、补链”开展精准招商,聚焦高端装备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加快优质前沿项目落户。“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建成5G基站2360个,构建以云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与智能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改造,支持中车四方股份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试点验收工作,抢占行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的制高点。聚焦重点领域,促进华炫工业互联网产融平台等60个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中青科智能传感器等18个重点项目。加强重点固投项目建设调度,建立健全以亩产效益评价为核心的考核指标提升提速体系。高标准建设运营青岛国际检测认证总部基地,申请国家试点,创新打造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罗万伦表示。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编辑:赵涵

  审核:艾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