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重庆高新区:“高”和“新”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生命线
2021-05-28 16:05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两业融合 深度转型破局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发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于2020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批两业融合试点。

  本期杂志选取了7个试点区域和企业的案例来总结推广两业融合典型性、创新性经验模式。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试点的很多先进经验,也有发展中的很多困惑:创新生态、产业体系不健全;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技术基础薄弱;中小微企业积极性不强;缺少服务平台的支撑推动等等。有困惑,才有动力突破,两业融合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深度转型更加值得期待。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对重庆来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十四五”期间按下了加速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重点行业和领域代表性企业开展行业、企业融合发展试点。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重庆高新区已成为推动重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主阵地。如今,重庆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之路。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张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业融合试点将促进重庆高新区升级发展,精准对接需求,提升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链链相扣发挥龙头牵引优势

  在重庆高新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的过程中,产业链的建设成为其发展特色。张旋对本刊记者表示,推进两业融合,要充分发挥高新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优势,实施“强链”行动,提质量。实施“扩链”行动,育增量。实施“稳链”行动,保存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行动的实施过程中,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备受重视。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注重龙头建设”和“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成为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意见》指出,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推动者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深化与配套服务企业协同,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在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

  如今,英业达、广达等龙头企业的优质上下游企业(增加值率30%以上)已在重庆高新区形成集聚。这些龙头企业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为辖区企业带来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约占重庆笔记本电脑制造市场份额25%的笔电龙头企业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建设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的项目上。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设备应用工程部主管杨释夫向本刊记者介绍,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目前联合中国移动将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和5G网络技术相结合,加快工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建成了重庆市5G+创新示范工厂。

  “上述项目是结合运营商在5G技术方面的优势,设计、建设的一套完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目的是解决英业达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在数据采集、数据上云与安全、工业数据管理、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提升的痛点。”杨释夫告诉本刊记者,公司通过打造智能化生产模式,推行多样化、客制化柔性制造,提升精益运营水平,实现了从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

  据了解,目前,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完成了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供应链和销售全过程的信息数据感知、网络传输和应用服务,节约了成本500万元,生产效率提升15%,不良产品率下降18%,为笔电行业起到了试点示范和带动作用。

  “企业推进两业融合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到业务流程重构、管理方式变革、要素资源统筹等诸多方面。公司将从细节入手,不断开发和引进更多品质检测系统,提升数字化环境下的品质监控管理水平,把技术创新、智能管控、工业互联网应用作为企业发展升级的坚定方向。”杨释夫对本刊记者说。

  张旋表示,要延伸高新区制造业发展优势,提升两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水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抢抓新基建新机遇

  2021年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一批批重大项目竞相上马,一系列重磅政策正酝酿出炉,新一轮扩投资施工图已跃然纸上。

  对于重庆高新区来说,新基建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助于深化两业融合发展的数字支撑,培育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张旋告诉本刊记者,重庆高新区聚焦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推动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数字营商环境,促进数字化转型。

  具体来说,张旋认为,一方面,健全产业发展信息化基础支撑。抢占5G发展先机,加快5G网络建设,2020年累计部署5G基站1666个,高新区主要区域5G网络覆盖率60%。推进中国移动西永数据中心一期1000个机柜建成投用,引导运营商提升高新区网络通信带宽,将高新区纳入骨干网接入节点。

  另一方面,注重提升产业发展数字化赋能水平。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重庆高新区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中,致力于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数字支撑,培育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提到数字化转型,往往与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支持分不开。《意见》中明确将“深化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列入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十大新路径之一。《意见》指出,“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广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服务企业的创新应用,逐步实现深度优化和智能决策。”

  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耐德)在重庆高新区设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助力区内的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不仅加速了重庆高新区两业融合的速度,更让众多辖区内的中小企业看到了未来无限可能。

  工厂从建设到运维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计划到生产的全过程的全生产要素的数字化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控制与优化,设备自动化方案……施耐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一揽子”的服务。

  施耐德重庆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总经理毛盛阳告诉本刊记者,施耐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注重客户针对性定制化解决方案,注重服务团队的及时以及专业性,目前在重庆以及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客户以及市场的高度认可。

  据介绍,目前,施耐德重庆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已经帮助汽摩零配件供应商金桥机器制造公司实施生产线改造,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金额300万元,用工减少35%,企业年纳税额从1108万提升到了1382万元,获得了2020年市级数字化车间认定。

  张旋对本刊记者表示,近几年,重庆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提升产业发展数字化赋能水平。先后引入施耐德、博世、IBM设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助力辖区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联合施耐德、中冶赛迪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了重庆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目的是在政府引导下,满足区域的产业集群、园区等发展需求,以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为核心任务,整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服务商、人才、金融等资源,为区域企业提供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产品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撮合、投融资、咨询、培训、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公共服务。

  通过两业融合带动新经济

  一季度,西部(重庆)科学城“项目建设年”迎来开门红。据统计,今年1-3月,重庆高新区新签约正式合同项目40个,投资额47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99%。

  实际上,重庆高新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最核心区域,承担着提升全市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能力的使命,其两业融合发展对重庆市、成渝经济圈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杨释夫看来,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近年来重庆高新区积极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能力推动形成了新时期重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高新区为我们企业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不断地予以关怀,积极支持企业两业融合工作。”杨释夫说。

  在重庆高新区两业融合快速推进的同时,张旋坦言,对标两业融合试点改革要求,目前重庆高新区也存在着创新生态尚不完整、产业体系尚不健全、生产性服务投入不足等问题。

  具体来说,首先,科技创新能级亟待提高。顶尖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不够,重大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数量占比偏少,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也基本处于建设期,距离成熟化运营时间略长。与此同时,主导产业发展亟待转型。缺少百亿级、千亿级的平台型头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少,与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相比差距较大。此外,基础设施配套亟待完善。城市面貌待换新,缺乏现代感、国际化的地标性建筑。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张旋指出,重庆高新区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首先是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聚焦优势产业促进消费品工业与制造业融合,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与制造业融合,促进检测认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智慧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新材料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打造在线新经济融合先行区。

  其次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重庆高新区“项目建设年”出品质、显形象。有序推进“一高铁五轨道四隧道”,加快建设230公里道路,着力打造700万方产业载体,全面实施“九学校八公园”等项目,确保科学大道、高新大道沿线区域彰显现代城市“新样板”雏形。

  再是抓好大装置、大平台、大项目谋划建设夯实科学城“科学”基础。加快推动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推进重庆大学科学研究中心等项目落地。加快超瞬态实验装置建设,推动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过渡期项目运营,争取地下空间医学大科学装置等储备项目落户。

  最后是抓好链长制落实落地逐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梳理生物药、科技金融等8条产业链现状,抓实产业链布局、企业发展、载体建设、项目建设、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筑牢现代产业体系根基。

  与此同时,张旋认为,要发挥多元化融合主体作用,集聚一批龙头示范企业。以世界五百强企业为招商重点,引进一批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动效应突出的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支持其在高新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支付中心、结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发挥骨干示范企业带动作用。激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发挥校地合作优势,引导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以及科研、咨询、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机构,发挥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优势,积极创业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跨界融合提升行动。

  此外,张旋表示,为进一步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出台的“高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凤凰人才支撑”等政策要落到实际,积极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引领带动作用,从创新研发、提质升级、生态协同、人才支撑等全方位保障两业融合发展。

  深度融合,未来可期。张旋表示,通过两业融合带动新经济,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重庆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编辑:赵涵

  审核:艾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