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5G轻量化完整产业体系,实现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
这不仅吹响了5G轻量化(RedCap)技术规模商用的号角,有利于在RedCap的基础上,激发潜在应用需求,各大厂商、运营商也积极推进RedCap产业化落地,或将生产出成本/复杂性更低、尺寸更小、电池寿命更长的新模组、新终端,进一步扩展5G设备生态系统。
性能比较高的5G技术
通信网络建设者踏过戈壁沙海,走过高山峡谷,跨越冰川雪岭,泛舟茫茫大海,打造了一张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全球最大的5G精品网。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18.9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2.6个。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为行业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设施。
但从应用上讲,5G在物联网领域的潜力尚未完全被挖掘出来。原因在于,物联网应用场景复杂多样,不同的场景,对网速等网络的指标要求并不一样,全部采用5G网络将提高终端使用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用5G专网的意愿。
在2023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2023)上,广东联通首席创新官潘桂新这样表示:“当我们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许多企业向我们抱怨5G终端太贵,这使5G很难大规模进入行业,也严重限制了5G技术作用的发挥。”
为了让5G更好地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5G瘦身势在必行。那么,如何给5G做“减法”?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即减能力的5G终端,是5G Rel-17版本定义的新终端类型。在满足5G工业物联网等新应用场景需求的前提下,RedCap技术方案通过简化终端设计复杂度,简化5G系统配置和相应的业务流程,实现降低RedCap终端芯片、模组的成本、降低终端功耗等目的。
更重要的是,相比4G LTE中速率物联网方案,RedCap原生于5G,天然具有5G NR的优势,比如支持包括毫米波在内的非常广泛的频段、网络效率更高、支持波束赋形、可连接到5G核心网等,还可以在NR载波上与NR eMBB和uRLLC共存,因此,RedCap有望替代4G中速率物联,支撑更庞大的物联市场。
高通技术公司技术市场总监张文涛曾表示:“在RedCap技术出现之前物联网技术有两大方向,一个是高性能的eMBB,一个是低成本的NB-IoT,但这两个技术实际上在很多维度上有非常大的差异。RedCap的出现,正好是这两个技术中间的平衡技术。总结来说,RedCap是一个性能比较高的5G技术,高性能、低成本,是它受大家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用加速
此前Counterpoint预测,2024年5G RedCap模组问世,到2027年RedCap开始规模化应用,到2029年出货量超过Cat.4。
当2023年年初RedCap标准发布的时候,行业预计到年底大量的试点会在国内各省市先行落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已经在上海、杭州、宁波、深圳、佛山、宁德、济南、苏州等超过10个地市实现RedCap端到端商用部署,覆盖工业、电力、车联等多个行业。
近日,中国联通携手华为等产业伙伴,在广东佛山完成全国最大规模的RedCap商用部署。据报道,本次部署基于中国联通5G商用频谱,在广域和局域场景共计2000多5G站点实现了RedCap网络规模开通。
广东佛山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当前5G在工业领域应用仍面临终端成本较高的挑战,RedCap作为轻量化5G技术,可降低60%5G模组成本,使能海量5G全连接工厂应用“轻”装上阵。从今年4月至今,中国联通携手华为、鼎桥等产业合作伙伴,从试点验证到试点商用再到规模商用,推动RedCap产业链不断延伸、成熟。
除了运营商之外,当前,芯片厂商、模组厂商、终端商也纷纷发力。在芯片方面,联发科、紫光展锐、翱捷科技、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等主流芯片企业积极投入研发,预商用芯片、商用芯片已经成型。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等RedCap模组的样机也陆续问世,商用模组也呼之欲出。
其中,移远通信5G RedCap模组RG255C在中国移动5G物联网开放实验完成了产品功能、产品性能、RedCap网络兼容性测试,并获颁5G及轻量化行业产品能力认证成果证书。RG255C系列实现了成本和性能之间的良好平衡。
“在网络方面,五家主设备厂商都将在今年内具备RedCap商用部署条件。RedCap芯片模组厂商在今年也会有一些先发产品,然后将在2024年具备规模商用的能力。”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雅表示,国内整个产业自去年9月开始至今已经完成了RedCap的技术试验、组网试验,也已启动了RedCap的芯片测试和应用试点,整体进展在全球来说都是超前的。另外,从网络部署角度来说,RedCap适用于5G独立组网的部署方式,可以基于软件升级平滑引入5G现网,而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具备规模升级RedCap的先决条件。
加快应用探索
应用落地是实现5G RedCap技术推广与普及的关键。
《通知》鼓励产业各方不断探索5G RedCap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丰富应用,培育适用于5G RedCap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易复制推广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树立应用标杆,将有助于构筑5G RedCap应用优势,推动5G RedCap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突破5G在行业中的应用困局。
当前,中国移动已在智慧电力、安防监控、工业数采、园区管理等场景完成首批5G RedCap端到端项目试点,后续将依托杭州、苏州、深圳、宁波、宁德5个RedCap应用示范之城,聚焦刚需场景以及智慧海洋等新兴场景,树立一批标杆项目。
作为亚洲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近日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汇聚了来自亚洲各处的顶尖运动健儿和赛事观众,就在这场顶级赛事期间,中国移动携手合作伙伴在杭州规模部署了首批RedCap视联网应用,在亚运场馆、亚运村、西湖景区等多场景实现“绿色轻量”的安全监管。
对于联通来说,典型场景之一是电力控制。智慧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负荷控制、分布式光伏、无人巡检等场景要求多并发、高稳定,网速要求不高,与RedCap高度匹配。联通目前已形成端网业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上半年完成了全国首个省域电力RedCap商用能力的试点。目前在山东等地与重要客户开始合作,面向商用建设电力专网。
此外,《通知》提出,积极开展5G RedCap应用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等方面,加快探索5G RedCap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5G RedCap在无线传感、设备控制等生产环节应用,打造更多面向工业、能源、物流、港口、车联网等领域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G RedCap与视频采集、数据传输等融合创新,加快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促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可穿戴、智能家居、移动办公等新型终端向5G RedCap演进升级,助力个人应用创新不断涌现。
《通知》还提出,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5G RedCap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规模持续提升。遴选一批5G RedCap应用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打造5个以上实现百万连接的5G RedCap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