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官网对鸿蒙4.0的性能描述。
从鸿蒙1.0到鸿蒙4.0,从0%到2%,鸿蒙生态系统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积极进行生态建设?面向未来时代,鸿蒙又将如何赋能行业发展?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曾表示,目前,鸿蒙系统仍处于初期阶段,在生态建设、应用生态和用户习惯上仍在发展。其面临的难点是如何吸引开发者、品牌积极进入并持续繁荣生态。同时,由于在部分市场和领域受到限制,鸿蒙系统也面临着进入国际市场的更多难题。
昔日霸主塞班因其键盘设计退出历史舞台;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因缺乏终端制造商和优秀应用逐渐衰亡;进场时间尴尬和体验不够完善的火狐手机和操作系统项目失败;黑莓手机放弃BlackBerryOS转投安卓。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安卓与iOS两种操作系统一直主导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操作系统一直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心病”,面临诸多难题亟待解决,资源匮乏,生态割裂等桎梏繁多,多年来虽不乏挑战者,但能被记住姓名的寥寥无几。 做操作系统难,难于上青天。面对质疑,2019年8月,华为首次发布鸿蒙操作系统,最先用于智慧屏。在那场意义非凡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鸿蒙”被任命为一款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均是其适配场景。余承东表示,鸿蒙要完成“1+8+N”、多端口统一的全场景智能互通体验。 2021年6月,华为发布鸿蒙2.0系统,开始在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上使用鸿蒙系统。鸿蒙2.0具备了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分布式安全这三大特性,分布式能力得到升级,多设备之前的连接流程变得更简单,数据传输更为流畅,用户跨设备操作体验得以提升。 直到2020年底,鸿蒙正式在智能手机落地后,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2022年7月,鸿蒙3.0正式发布,鸿蒙3.0升级了超级终端、鸿蒙智联、车机互联等,后续的鸿蒙3.1又推出了原子化服务,进一步打破了APP边界。去年11月,华为发布全新的鸿蒙开发套件,加速鸿蒙生态商用化演进。 今年8月,鸿蒙4.0正式发布。根据余承东介绍,鸿蒙4.0具备元服务、分布式万物互联、大智慧、更安全、更个性等特点。举例来看,鸿蒙4.0将接入AI大模型,在盘古自然语言大模型、盘古视觉大模型、盘古多模态大模型赋能下,华为手机智能助手小艺在智慧交互、高效生产力提升和个性化服务三个方向的能力将持续增强。 “截至目前,鸿蒙底座已有超过1亿行代码,超2万个API,超7亿鸿蒙生态设备,鸿蒙底座已经基本成熟。”余承东表示。 相比于技术上的升级优化,生态是最关键、最困难的一环。在生态建设上,鸿蒙一直投以相当规模的资金和技术持续推动鸿蒙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超过10万学生参与共筑鸿蒙生态,包括广东、江苏、福建在内的三个省份已经率先发布了HarmonyOS人才扶持政策,联合生态伙伴发布了超过1000个人才岗位。此外,华为还发布了“鸿飞计划”,未来三年面向鸿蒙生态伙伴投入百亿,共享技术支持、生态营销、商业合作、开发者扶持基金等资源。 “在鸿蒙世界里,没有篱笆,只有共同灌溉。”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表示,“‘万里长征’快要走到目的地了,华为会和合作伙伴率先塑造出来一个全新的生态,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立足于中国市场,并且终将走向全球的一个生态,我们将平等地共同享受这个生态带来的便利性。” “传统形式是操作系统+应用+用户,我们的思考是,如何把操作系统中的各种入口进行重新盘点和归类,建立一个新的体验规则,让用户体验更加便捷。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智慧交互和系统级的入口,帮助伙伴更好地做业务增长。”华为终端云支付BU总裁马传勇表示。 加入鸿蒙生态的企业,已经率先尝到了布局全场景体验的甜头。余承东透露,在基于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元服务后,仅半年时间,新浪财经用户活跃度增长了6倍;喜马拉雅的用户活跃度增长了11倍;华为音乐活跃用户数也增长了3倍;药管家在使用小艺智能推荐后,单月新增用户达千万级。 老朋友收获颇丰,新伙伴也跃跃欲试。据介绍,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期间,华为终端云服务宣布与健康160、同程旅行、滴滴、安居客、光大银行等伙伴在鸿蒙生态服务分发方面展开合作。 与成熟两大系统相比,鸿蒙不得不正视差距,一开始就将视野放在更宽广的物联网上。 2012年鸿蒙立项之初,华为的目标就不止是手机,也并非一个单纯替代安卓的操作系统,而是一个能够自由穿梭在智慧屏、穿戴设备、音箱,甚至汽车等不同设备,以及能够连接万物的平台。 鸿蒙依托分布式能力和原子化服务的能力,不仅可以搭载至更多的智能终端——不仅连接电子设备,甚至还可以应用到众多的家电产品上,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信息的无缝流转,乃至能力共享。 无论是iOS,还是安卓,都是面向智能手机时代推出的操作系统。一定程度上可以搭载至其他智能终端,并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流转,但是仍有局限性。作为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无疑更懂中国人的需求。 在华为“1+8+N”的全场景战略里,智能手机也是连接其他鸿蒙设备的中枢“1”。因此,无论华为如何强调鸿蒙的适用性和跨平台性,对于用户来说,智能手机都是体验和观察鸿蒙最好的窗口。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份额达到了 8%,全球市场份额为2%。 在咨询机构纳弗斯分析李怀斌看来,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安卓与iOS两种操作系统一直主导智能手机市场,而鸿蒙操作系统已经打破了这种二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和垄断局面,将手机操作系统“三分天下”,加速了开发者和应用企业的多元化开发,随着鸿蒙生态的快速发展,手机操作系统的格局还将持续发生改变。 从0%到2%,鸿蒙虽正在稳步提升,但仍然不宜乐观。鸿蒙想要缩短差距,在接下来进一步提升装机率、扩大市场份额,关键要看华为手机的市场表现。今年华为手机的推新速度相比去年会更快更多,鸿蒙或将多点开花,这对于提升市场份额有所帮助。 余承东此前曾称,之前华为的手机供应很困难,目前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华为手机开始回来了。另外,今年以来,小米、魅族等手机品牌也接连宣布接入鸿蒙生态。 但是难点在于,目前华为鸿蒙系统上原生APP数量还比较少。华为官方并未披露鸿蒙原生APP的数量,根据PConline的统计,截至2023年8月1日,华为应用商店“HarmonyOS专区”只有91款应用。如果除开华为第一方应用和仅含HarmonyOS服务的应用,被打上“HMOS”角标的纯鸿蒙应用只有66个。 而安卓和iOS凭借数十亿台智能手机、数千万开发者和数百万的应用,都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态——它不仅是平台商业获益的基础,也是抵御其他竞争者的护城河。截至2022年底,Google Play应用数量已超过265万;苹果AppStore现存应用总数超过178万个。 如今安卓与iOS的形态、功能逐渐趋同化,两大系统互相取长补短,综合性能等差距越来越小。每个厂商都在努力超越自我,不断探索更好的技术和功能,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智能手机。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曾表示,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市场占有率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系统至少要达到16%的占有率,才能顺利度过“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