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资讯
气壮南疆 非凡十年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产十周年纪实
2023-08-23 11:08
来源:中国改革报
字体: [   ]

公元前139年,凿空西域的张骞根本不会想到:2100多年后,在他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又崛起一条现代能源“新丝路”。

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镶嵌着三条丝带:第一条是塔里木零碳沙漠公路,第二条是南疆天然气利民管网,第三条是环塔铁路。

2013年8月19日,环绕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全线贯通;截至目前,长达4704公里的“能源动脉”将福气送入千家万户。从此,南疆42个县市、46个农牧团场的800多万名各族群众掀掉“黑锅盖”,真真切切体验到了清洁、低碳、环保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气壮南疆,非凡十年。一批批实体特色企业搭上清洁能源“经济快车”,促产业助振兴,通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未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蓄力赋能。

“福气”奔涌带动一方振兴

从阿克苏市到阿瓦提县有70多公里公路,途中路过拜什艾日克加气站。8月16日下午,加气站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过往车辆加气。他们介绍说,像这样的加气站还有好几座。一旁的线路出租车司机接过话茬:“以前冬天,排队加气的车特别多,有时甚至要跑到阿克苏才能加上气。现在方便多啦,通了管道气(天然气),再也不愁加不上气。”

2018年底,作为阿克苏地区最后一个通上天然气管网的县城,阿瓦提县紧紧抓住时机,加快天然气入户与普及,扩大了天然气应用领域,带动产业兴旺、迸发活力。

从1999年开始向库尔勒市供气以来,塔里木油田持续加快“气化南疆”进程。2013年8月,中国石油援疆“一号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产后,塔里木油田持续推进天然气管网联络线建设,促进西气东输管网和南疆利民管网之间实现互通互联、互输互补,有力提升了环塔里木盆地的供配气调控能力。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从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会战以来,塔里木石油人征战“死亡之海”,推进“深地工程”,加快落实了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和富满10亿吨级大油气区,先后发现并开发克拉2、迪那2、克深、博孜、大北等32个油气田,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在阿克苏的2市7县中,库车市、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温宿县境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着眼打造全疆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基地,依托塔里木油田资源勘探带来的‘福气’,积极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条,一批重点油气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资源的就地转化利用。”阿克苏地区油区服务协调中心主任王克功说。

拜城县是塔里木油田增储上产重要地区,从2018年以来,塔里木油田在拜城县境内开发的天然气生产量每年以9.18亿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达到205亿立方米,占据整个新疆天然气总产量的50.56%,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气都”。“天然气的持续增长,推动拜城县跨入百亿县市行列,2022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1%。”拜城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蒋东辉说。

“有了钱,我们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富民工程,为老百姓办实实在在的好事。”蒋东辉满怀激情地介绍,在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县以天然气为纽带,以延链、补链、拓链、强链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企地融合,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气”临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现实。如今,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阿拉尔等县市“福气”真真切切地奔涌着,促进消费结构逐步多元化,城市整体天然气用户利用效率达80%以上,聚集了南达新农业、阿米娜食品、奥都糖业、新疆明辉新材料等实体龙头企业落户,推进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农产品加工、能源矿产开发、民族特色加工等产业发展。

一条能源丝带,就是一条产业振兴带。

以生产方便面为主要产品的阿米娜食品加工厂,随着蓝色火焰跳动,一包包方便面正从新式天然气烘干机中输向包装流水线。天然气的“助攻”,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拉动了生产效率。“用上天然气以后,每天生产方便面近3000件,加热速度也快了,火候好控制,关键是经济成本低。”食品加工厂的办公室负责人赛买提·热合曼说,天然气是食品厂兴旺发达的“秘诀”,在重点解决500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助力企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集城市燃气供应、加油加气站运营管理、城市热力供应等服务为一体的新疆火炬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陈志龙说:“依托天然气行业中下游产业链分布,公司从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运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经营区域从喀什地区扩大到克州地区部分县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部分区域。”

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延伸与辐射,南疆各县市以园区为载体和平台,打出天然气深加工链新名片,吸引了中泰化工、乙烷制乙烯、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石油石化企业沿着塔里木油气开发战线落脚,借“气化福利”做足经济文章;环塔里木盆地一条新型工业化经济带显现,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油气主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撬动”着600多家当地企业发展、6万多人就业,库尔勒、轮台、库车、喀什等14个城市都乘着清洁能源的“东风”,为绿色产业链发展按下“加速键”。天然气正为加快推进南疆城市群建设和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发挥着独特优势。

降污增绿“气染”美丽南疆

82岁的阿依先古·克吉克家住喀什古城。2013年以来,随着喀什市老城区房屋改造和天然气入户配套工程的开展,阿依先古家的小厨房也“焕然一新”,“取暖靠烧柴、做饭满身灰”的生活彻底成为了历史。

“用上天然气的第一件事是做了一顿抓饭。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热饭!”阿依先古·克吉克看着灶炉里“钻出脑袋”的蓝色火苗,眉开眼笑,笑容甜得像吃了蜜一般。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运后,喀什地区多个县市实现了管道气化,改善了喀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群众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据计算,天然气普及之后,喀什市民一年里有180多天能见到蓝天白云。

和阿依先古·克吉克一样,喀什古城1.04万天然气用户“一步千年”走入“蓝金时代”,家家户户把进厨房做饭当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的明黄色天然气管道,已成为喀什古城绿色发展的崭新“记忆”。

这种变化,让在“玉都”和田市做生意的党金涛也深有感触,他说:“现在的和田市空气质量好多哩!冬天能看到蓝天、阳光灿烂的日子多得很,来这里做生意的亲戚朋友们都爱上了这里,打算在这儿扎根。”

得益于塔里木油田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和田市以清洁能源助力绿色发展,大力推动城市“煤改气”工程,建成总吨位1102吨的天然气锅炉586个,完成居民入户率占比达91%,成为新疆第一个以天然气整体集中供暖的城市。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乌恰县黑孜苇乡康什维尔村是一个移民搬迁安置村。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深入推进,当地农牧民用上了天然气,同时也从砍柴、拾牛粪等重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

“这是不冒烟的柴火。”康什维尔村牧民居来提·库尔班阿洪如此赞美天然气。2013年以来,在政府的帮扶下,包括居来提在内的262户农牧民相继搬进通了天然气、装着壁挂炉的安居房。过上新生活的居来提满怀热情地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现在,他家养了6匹马、70多只羊,生活质量比十多年前大幅提升。

“去年全村农户人均收入增长23%,村集体经济突破11.6万元。”乌恰县黑孜苇乡康什维尔村第一书记马文表示,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这说明天然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

从“烟雾朦胧的昨天”到“山清水秀的今天”,南疆大地搭乘“气化快车”迈向璀璨未来。现在,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输送的“中国福气”,各族群众采暖用上壁挂炉,做饭用上天然气,沿线地区的经济日益繁荣,百姓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

对于植被脆弱的南疆来说,清洁天然气的大力推广应用让柴禾失去了市场,使各族群众减少了对绿洲边缘植被的砍伐,有效遏制了沙化扩展的势头,保护了戈壁生态,净化了城市蓝天。

据测算,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运十年来,累计向南疆输送147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1955.1万吨煤炭,减排二氧化碳2077万吨。按一棵树每年吸收100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相当于植种2.02亿棵树。

“温暖承诺”殷实强国底气

清洁能源汇成沙海绿洲,万家灯火点亮祖国山川。奔涌的油气穿越“生命禁区”,在南疆大地点石成金,不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油争气”。

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甲乙方干部员工时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围绕“守住民生用能底线,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关切之问,塔里木油田坚决扛起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和南疆保供首要气源地的职责使命,全力落实“站好岗、供好气”的要求。

一直以来,塔里木油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战略部署,坚持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的最高政治责任,牢固树立资源为王的勘探开发战略思想,大打勘探开发进攻仗,深化资源转换战略,以油气主业高质量发展撬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民生建设,将能源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把民生用气放在第一位,是塔里木油田保障南疆用气的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油田陆续建成了英买凝析气田输气站联络线,实现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管网和西气东输管网互联互通、相互调配;建成了大北、阿瓦提、乌什、大桥乡等支线,持续扩大供气范围;建设了喀什、三岔、泽普、和田等4个压气站,形成了“四级五段”增压保供模式,持续提升保供能力。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攥紧资源“家底”,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实施油气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始终把提升南疆天然气供应能力作为责任使命,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落地,让科技创新和数智化转型彰显强大生产力。

随着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步步走实,这条温暖南疆的“金色血管”不断焕发着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新气象。

自动化管道、信息化管道、智能化管道、数字化管道——塔里木油田不仅勇闯“深地”,也遨游“深蓝”,通过构建完整性系统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天然气管网自动化管理水平,提升供气保障能力。

“数字化武装下的南疆天然气利民管网,场站各项生产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采集、远程操控和集中管理。”塔里木油田油气运销事业部南疆利民油气储运中心副经理李晓波说。数据平台一键掌控的智慧管理模式,让“采、控、管”等各项生产操作更加精准、精细、及时,为南疆天然气增压“稳、准、精”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今,环塔里木盆地输气管网供气点增长至79个,年供气量从2012年的25.27亿立方米增加至2022年的56.3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累计向南疆供气超540亿立方米;今年上半年已经向南疆供应天然气33.2亿立方米。

4000多公里蜿蜒的管线,追寻着“油龙气虎”的踪影,更勾勒着“山清水秀、屋热心暖”的和谐图景,而那些在沙漠中、戈壁上、农田里、山崖间勇往直前的“石油红”,共同组成南疆天然气利民管网源源不绝的“生命线”。衣服上三寸雪、一口饭半口沙,远离喧嚣繁华、牵挂父母妻儿……尽管如此,奔赴在天然气保供一线的塔里木石油人,坚持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站好岗、供好气的殷殷嘱托,用血肉之躯为“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求实创新、五湖四海、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新时代塔里木精神注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坚守着对南疆人民的温暖“承诺”。

十年,是岁月的变迁,也是发展的刻度,更是央企责任的滚烫记忆;钢铁般坚毅的保供职责连接着“国之大者”和百姓灶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酝酿出延绵不绝的芬芳,通向“中国梦”的未来。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李振峰   通讯员:苏华)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