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联影医疗,能和GPS“掰手腕”吗?
2022-11-30 20:11
字体: [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李子吉
  联影医疗虽已具备进军高端市场的能力,但想要冲击甚至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仍有不小的困难。一方面,低端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在中低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率已经接近50%的今天,只有站稳高端市场才能减少集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对医疗设备性能的需求日益提高,高端替代中低端将会是必然。
  在上市了近3个月之后,联影医疗的股价已经从8月22日的发行价109.88元/股涨到了11月14日开盘价200元/股,总市值超过1600亿元。
  国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长期被“GPS”(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三巨头垄断。而就当前来说,联影医疗是最有可能打破跨国巨头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之一。
  能在千亿市值俱乐部“站稳脚跟”,当然要归功于联影医疗近年来的利润飙升,但同时这里面也蕴含了投资者们对联影医疗的无限期待。不过,市值终究不能完全代表竞争力,要赢得市场,最终比拼的还是创新和渠道等全方位的能力。
  01
  市值千亿,冲击GPS的垄断地位
  与科创板多数“创新能力有余,盈利能力不足”的医疗企业不同,联影医疗是一家少有的研发投入大且持续盈利能力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销售医学影像设备等医疗器械。根据招股书介绍,公司的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
  自设立以来,公司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等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2019-2021年,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分别为6.9亿元、8.5亿元及10.5亿元,累计超25亿元,研发费用率远超同行。
  人才储备方面,联影医疗以全球化视野吸纳行业人才,组建了具备资深行业管理与技术经验的专业团队,共有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员工中超过1900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50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
  截至2021年底,联影医疗已向市场推出70余款产品,其中不乏多款“行业首款”,包括行业首款具有4D全身动态扫描功能的PET/CT产品、行业首款75cm孔径的3.0TMR产品、行业首款诊断级CT引导的一体化放疗加速器等;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700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超过1200项,海外发明专利超过400项,专利申请贯穿技术研发的全生命周期,广泛覆盖全线产品。
  根据联影医疗历年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联影医疗营收分别为29.79亿元、57.61亿元和72.5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6.03%,净利润也从2019年亏损4804.7万元,提升到2020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9.03亿元和14.17亿元。
  同时,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自上市以来已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获得终端客户的广泛认可。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综合排行榜”,其中全国排名前10的医疗机构均为公司用户,排名前50的医疗机构中,联影医疗用户达49家。
  冲击GPS的垄断,当然不止实现国产替代这么简单,联影医疗也在积极尝试造“试水”以标准严苛著称的海外高端市场。
  2017年,联影医疗超清高速光导PET-CT进驻日本最大单体医院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首度实现大型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日本市场的破冰。
  2018年,联影医疗在美国休斯敦正式成立集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北美区域总部,组建起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本土团队,正式吹响进军北美市场的号角;近日,联影医疗美国公司宣布,应卡罗顿地区医疗中心(CRMC)的要求,提前交付了旗舰产品uCTATLAS扫描仪。
  截至2021年底,联影医疗的产品已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波兰、印度、韩国等约40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联影医疗2021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113%,海外收入占总体比例从2019年的3.4%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7.2%。
  02
  疫情“红利”下的盈利暴涨能否持续?
  虽然现在来看联影医疗的核心主营业务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净利润增长速度能否持续,还要打一个问号。
  2020年之前,联影医疗的营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和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亿元和2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2亿元和0.7亿元。
  直到2020年联影的盈利状况才开始有所好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家政策加大了对于疫情防控的基础设施投入,带动了CT和移动DR的市场需求,也促进了联影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并辐射影响其他产品系列的销售,联影医疗因此吃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红利”。以联影医疗CT业务为例,其营收由2019年的10.17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34.21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接近85%。
  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补齐县城医疗卫生短板和更新换代医疗装备,将CT、移动DR纳入《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救治物资参考储备清单》;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对现有独立传染病医院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和设备升级等。
  然而,联影的招股书中在“风险因素”部分提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以及新冠肺炎疫苗和治疗药物取得重要进展,CT和DR产品的购置需求不再发生。
  且CT和DR的使用寿命为5-10年,疫情早期购置的此类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医疗机构今后几年的常规使用需求,造成其后市场总体需求相对下降,可能导致公司CT和DR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
  03
  高端化瓶颈仍然存在
  除核心业务可能遭遇周期拐点外,联影医疗的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有待提升。
  毫无疑问,联影医疗具备冲击医疗影像设备高端市场的能力的。然而,尽管联影医疗在高端市场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不少技术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但目前其营收的重点依然来自于低端市场。
  例如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MR市场中,其销售的产品依然以中低端的1.5T产品为主,而在更加高端的3.0T市场中,联影医疗的市场份额只有17.1%,仅能排到整个市场的第四。
  CT市场方面,2020年64排以下CT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50%,而64排以上CT国产化率仅35%。虽然联影医疗是国内最大的CT设备厂商,但也主要是攻占了中低端市场。2020年,中国64排以上CT,市场占有率前三的GPS合计占有65%左右的市场份额,联影医疗占比仅14%。
  以上数据表明,联影医疗虽已具备进军高端市场的能力,但想要冲击甚至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仍有不小的困难。
  对于已经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的联影医疗,要想更进一步,势必要在高端产品实现替代,站稳高端市场。
  一方面,低端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在中低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率已经接近50%的今天,只有站稳高端市场才能减少集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对医疗设备性能的需求日益提高,高端替代中低端将会是必然。
  但是想要突破高端化瓶颈,没那么容易。比如在上游核心元器件环节,联影部分产品的核心部件依赖外购,依然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通过十余年持续研发,联影医疗逐步掌握了不同产品系列研制和生产相关的核心技术,但招股书显示,公司生产CT产品用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生产XR产品用的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以及生产RT产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购为主。
  以CT球管技术为例,作为CT设备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飞利浦、西门子、GE医疗等巨头均是自供,而联影医疗的球管则采购的是万睿视和飞利浦的产品,可能产生短期缺货或成本上升风险。
  作为一家有希望打破GPS高端市场垄断格局的企业,联影医疗的市值几何不能简单地根据业绩来预估,能否真正实现供应链自足、技术精进,在高端市场“撕开一道口子”,才该是我们评估它到底配不配千亿市值的依据。
  END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