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产业
“互联网+”开启养老服务新时代
2019-12-13 21:12
字体: [   ]

本刊记者 徐晨曦

  “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住进养老院。”这是不少“80后”对未来想要住进高端养老机构的自我调侃。这句调侃不仅体现出我国人口结构已呈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还体现出我国传统养老服务机构“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的现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到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与此同时,不但我国出生率创下新低,劳动年龄人口也降到9亿以下,就业人员总量更是出现首次下降。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深。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副研究员刑伟对本刊记者说:“养老服务是社会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创新升级现有的养老办法,使其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提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的发展思路,以数字化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供给,以网络化融合实现社会服务均衡普惠,以智能化创新提高社会服务供给质量。

  以互联网为技术核心 满足老年人需求

  刑伟表示,当前养老行业的“堵点”“痛点”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不高、效率较低等方面,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更好打通养老行业的“堵点”“痛点”问题,推动养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快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推动服务主体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覆盖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社会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优质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副研究员李璐对本刊记者表示:“‘互联网+养老’服务产品主要包括‘线上’的网络服务平台,与‘线下’具体的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地产养老服务,以及老年可穿戴产品、金融、教育、法律援助等其他专门信息服务产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打造养老服务产品,实现老年服务一体化、便捷化、多样化与全面化,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当前及长久的未来,养老服务会是社会服务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养老”成为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梁春晓认为,“互联网+养老”是基于、运用或通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形成适应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创新型养老体系。“养老体系包括养老平台、养老系统、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标准等。” 梁春晓对本刊记者解释。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靳晓菲对本刊记者说:“除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预警、监测。还需要整合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疗机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看护,当老年人发生紧急情况,也能及时得到救助。”靳晓菲补充。

  信息平台将改变“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问题

  据统计,到2018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共16.38万个,床位总数746.3万张。相比近2.5亿的老龄人口,传统养老机构“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的问题十分突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被看作解决传统养老机构三大问题的实际解决之道,其以家庭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是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

  “当前‘互联网+养老’主要的发展模式之一就是依托互联网平台,以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其特点是受众稳定、服务需求大。有些地区是政府开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平台上链接相关服务企业,由众多服务企业随时派员上门服务。有些则是互联网养老企业自行开发平台和提供上门服务。”李璐说。

  刑伟解释道:“网络化有助于缓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养老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优质养老服务资源更多惠及老年群体。网络化也能够让农村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享受到城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了养老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网络化还是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互动,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综合效用的最大化。”

  “虚拟养老院”是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和传统养老方式相比投资更少,服务范围更大,老年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而是可通过平台对服务提出具体需求,服务提供方再上门进行服务。

  刑伟表示:“政府层面搭建养老服务相关信息平台,为养老机构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借鉴提供支撑,为老年人及其家庭选择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参考,为扩大养老服务辐射能力提供保障。”

  不可否认的是,以养老服务为代表的社会服务具有公益属性强、隐形门槛高等特点。有效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离不开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供给。《意见》指出,促进社会服务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和行业垂直平台。创新养老等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李璐表示,目前越来越多大型资本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内部信息技术应用,不过传统小型养老服务机构的科技应用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支撑作用,激发出传统机构养老依托智能技术的新应用场景。

  靳晓菲则建议,增大多元资金投入养老产业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于“互联网+养老”体系建设,与政府资金形成合力。不过“互联网+养老”还存在碎片化发展,没有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综合的信息平台,形成深度连接,避免信息孤岛,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确保数据隐私安全和政策的落实。

  “适老化”成市场商机

  《意见》提出,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空间,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引领带动智慧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梁春晓认为,要实现“互联网+养老”除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备和互联网应用终端普及,还要在注意互联网人机界面“适老化”的同时,明确老年人对互联网应用需求,以及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人员和机构具备足够的“互联网+”意识。“年轻人与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差异,正在引发代际性‘新数字鸿沟’,互联网行业如何通过人机界面‘适老化’,以及设计和推出向老年人倾斜的便利服务,也是实现‘互联网+养老’的关键。”他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未来的重大市场商机。特别是智能化有助于实现养老服务的便捷化和个性化,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李璐说:“老年人及其家庭对‘互联网+养老’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涨,老年友好型科技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有市场前景,受众的需求量将非常大。”

  得益于巨大的服务需求“互联网+养老”市场潜力无疑是极大的,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2053年升至峰值4.87亿,老龄化水平会长期占总人口的1/3左右。而且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步,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和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可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培育养老服务的新的赢利点。

  “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海量需求同样会拉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梁春晓表示,未来与老年人相伴的智能终端的类型和数量将急剧增长,养老机构、社区或区域的规模也会不断扩大,“互联网+养老”服务覆盖的人和终端的海量化使物联网应用成为必然。

  刑伟说:“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养老服务领域集成应用,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产品和辅助器具实现智能化。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型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机器人、在线服务等产品和服务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不断发展。智能化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供给的品质和效率,还解放了一部分养老护理人员,缓解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供需矛盾,更好满足了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

  虽然“互联网+养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与“互联网+”的其他一些领域相比,“互联网+养老”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没有充分发展,传统养老机构大多经济情况较紧,各项基础设施、社会体系、人员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

  对此刑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厘清发展理念和认识,将“互联网+养老”作为养老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和支持,从财政、金融、土地、产业、税费、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其发展壮大和质量提升。三是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发展和培育,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基础好、意愿强的“互联网+养老”企业,塑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品牌,支持“互联网+养老”行业做大、做强、做优。四是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和规范,发挥政府、社会和行业协会的各自监管功能,统筹协调,共同维护“互联网+养老”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李璐建议,养老服务产业结构要适应高技术创新、服务业引领的要求,养老服务消费结构要充分体现服务业优先、消费品质升级等特点。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和企业,加大对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人工智能的研发力度,重点引导“互联网下半场”解决老龄社会带来的劳动力缺失问题。同时,通过高等教育专业改革、扩大职业教育种类、加强岗前培训等方式,扩大互联网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加大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奖补投入规模,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新老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域。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