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产业
“互联网+社会服务” 为生活赋能 与你我相关
2019-12-13 20:12
字体: [   ]

  本刊记者 贠天一

  想找医生问诊,除了医院排队挂号,还可以打开在线医疗的APP,足不出户直接与医生对话。想提高自身能力,除了参加教育机构培训,还可以选择在线课程随时学习。想看故宫,除了预约购票亲临紫禁城,还可以打开电脑点击全景故宫感受皇家宫殿的威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搭载互联网后的社会服务正在悄然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助力新动能成长。

  社会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直接关联

  实际上,“互联网+社会服务”早已走近我们身边,正在改变着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美食、甜点、蔬菜、水果、药品,只要手机下单,便有外卖小哥准时送达。问诊、挂号、预约检查,通过在线医疗APP和医院小程序,看病时间大大缩短。从网络购票、刷脸门禁、移动支付,到家庭医生、社区养老、智慧旅游,这些都是“互联网+社会服务”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体现。

  《意见》指出,社会服务是指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社会领域,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依靠多元化主体提供服务的活动。“社会服务业具有聚合消费的特点,例如,健康、体育与养老,可以聚合在一起进行消费。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服务业既具有社会事业性质,也具有市场运行的特点。这些社会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直接相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1995年春晚小品《有事您说话》里,为了两张卧铺票小郭子排了一夜队。队排了,票却没有买到,最后多花了200元买了黄牛的高价票。虽然有艺术加工,但也是那时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网络售票的普及,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12306、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很多平台都可以提前购买火车票。不仅可以购买与退改,在无票情况下,平台还会提供候补抢票等增值服务。半夜排队买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火车站售票大厅的窗口前,已经很难再看到排队的长龙。

  “互联网+”与社会服务两个概念的叠加,将碰撞出无数惠民生,助发展的火花。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本刊记者:“‘互联网+社会服务’涉及的面非常广,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拉近了服务与公众的距离,使服务更易获取,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互联网+”缓解社会服务资源紧张

  在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仍旧紧张的当下,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形式的兴起,将为解决社会服务资源短缺提供新的途径。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手段,使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将会使优质资源放大利用、共享复用。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到,运用互联网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加快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推动服务主体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覆盖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社会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优质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李勇坚介绍,“互联网+社会服务”主要依靠的是移动互联网、LBS(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供需不匹配、供给配置不均衡、服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例如,在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一方面存在着优质资源短缺,另一方面,一般资源供给过剩。因此,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供给效率,解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李勇坚说。

  据安徽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安徽省自2015年至2018年间,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创新应用“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点全覆盖,为全省4900个教学点开了36.67万节课,涉及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8个学科,33万多名中小学生受益。按照平均每个教学点开设两门以上课程计算,相当于补充9800名教师。

  《意见》指出,推进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激发“互联网+”对优质服务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健全社会服务领域国家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服务领域从业者、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数字化,支持社会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开发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和旅游、体育健身等数字资源,提供网络化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服务涵盖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多种领域,促进“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挖掘新的消费痛点,并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完善的服务质量。加强“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将提高市场分析、服务技术等方面的精准度,推动社会服务供给侧的迭代更新,并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优质资源、必要资源的覆盖范围。

  形成新商业模式 实现政府、市场主体、消费者多赢

  “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来看,搭载‘互联网+’,就是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来对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进行改善,提升运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经营管理。”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徐玮告诉本刊记者,“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社会服务领域,可以降低社会服务成本。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可以提高利润,对于服务的享受者,可以降低价格。其次是改进服务质量,无论是传统的旅游还是医疗,更多是依靠零散的佣金,那么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在品质上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盘和林介绍,目前社会服务主体的资金很大程度来源于政府,“互联网+”的融入或许能够实现新的商业模式,打破现有的社会负担主体困境,实现政府和社会消费者的双赢。

  《意见》提出,针对社会服务公益属性强、市场回报低、质量难评估、隐性门槛高等特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多元化供给机制,促进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提升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和空间,有效激发社会服务市场活力。

  以“互联网+养老”为例,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已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养老需求,“虚拟养老院”的出现,为养老提供了新方向。据介绍,在甘肃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院注册的老人有10万,几乎占了整个兰州市城关区60岁以上老人的一半多。虚拟养老院是由当地政府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不提供床位,只提供服务。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修理水电、陪同就医、文化娱乐等多项具体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盘和林指出,养老O2O、线上社会服务平台、电子病历数据库、移动穿戴式检测产品等均属于互联网与社会服务融合的产物。单纯依赖传统模式或者互联网技术,都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接用户、精准服务的目标。推动“互联网+”与社会服务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优质资源要素的流动,扩大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现有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传统企业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借助互联网力量,扩大原有优势。互联网企业也需要摸索不同领域的实体运营经验,将互联网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进而精准地服务社会消费者。”盘和林说。

  

本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