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生物产业 > 生物医药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有效抑制“蜱虫病”的抗体组合
2025-11-24 12:11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
  从南京大学获悉,对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的“蜱虫病”,南京大学医学院吴喜林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究出一种能高效广谱抑制“蜱虫病”的纳米抗体组合,计划明年“蜱虫病”高发期开展临床研究。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20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相关成果。
  吴喜林介绍,“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每年4月至9月是高发期,人们在草坪、野外游玩时,若不慎被蜱虫叮咬,就有可能感染。相比免疫力更强的年轻人,老年人是“蜱虫病”的高危群体,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此病的特效药或疫苗。  
  早在2016年,南京大学医学院吴稚伟、吴喜林团队就尝试从羊驼体内分离出第一代大别班达病毒纳米抗体,并在小鼠模型上取得初步成果。
  “但大别班达病毒有多个亚型,如何让抗体具备更广谱、更高效的抑制能力?我们想到了‘鸡尾酒疗法’。”吴喜林告诉记者,研究人员让羊驼依次接受不同亚型大别班达病毒的抗原免疫,筛选出多株具有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
  结构生物学研究发现,其中两种纳米抗体Nb261和Nb318分别锁定大别班达病毒蛋白的两处关键位置,能有效阻断病毒感染进程。基于该机制,团队设计出一款由Nb261和Nb318组合的纳米抗体“鸡尾酒”。
  
  在动物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用4岁的雪貂模拟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经“鸡尾酒疗法”治疗,被大别班达病毒感染的雪貂无一死亡,体内病毒载量降至无法测出的水平,血小板指标和组织损伤程度也显著改善。
  吴喜林表示,团队已启动Nb261和Nb318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工艺放大等临床前研究工作,计划明年“蜱虫病”高发期开展临床研究。
  “我们期望早日拿出既能治疗、更能预防‘蜱虫病’的药物解决方案。”吴稚伟说。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