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生物产业 > 生物医药
癌症“早发现早治疗”还能有错?
2023-05-20 08:05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字体: [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李子吉

  对于癌症,“早发现早治疗”一直都是“金科玉律”。
  但近日,#癌症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未必是对的# 却冲上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进入话题页,会发现内容五花八门,谈到体检、过度医疗、技术局限甚至宿命论,涉及医学、文学甚至哲学。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目前1/3的癌症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还有1/3的癌症通过现有医疗手段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癌症早筛是什么?哪些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需要进行癌症早期筛查?癌症早筛又是有哪些技术局限性才会让人讨论“早发现早治疗”是不是必要?
  早发现,早治疗
  “癌症早筛”是癌症早期筛查的简称,指的是民众尤其是家族中曾出现过癌症患者的,或是自身具有患癌因素的中高风险人群,通过定期检查就可以在癌症早期筛查出患癌的位置及病灶发展状况的一种手段。“癌症早筛”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癌症防治任务较为艰巨,肿瘤早筛任重而道远。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新发癌症数量在全球占比约为23.7%,排名第一,而死亡的病例数量占比达30.2%,也位列第一;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虽然较10年前的30.9%大幅提高,远低于美国的67.0%和日本的67.3%。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癌症防治信息,规范的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早筛相对有效的癌种,以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上消化道癌比较明确。效果最好的可以说是结直肠癌,多数早期患者可以治愈,五年生存率达到90%,而晚期则不足10%。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比如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检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检查乳腺癌,胃肠镜可以检查消化道癌等。
  在我国几类高发癌症中,肺癌、肝癌等癌种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发生转移并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治疗非常困难且费用昂贵。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恶性肿瘤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已经成为家庭和医保基金的重要支出。
  癌症早发现和早诊断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减少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以结直肠癌治疗为例,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处于远端转移阶段的人均治疗成本约为20.38万元,是原位阶段结直肠癌的治疗成本的2.5倍、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的24.6倍。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以肿瘤规范化诊疗作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特定癌种的治疗达到同质化。国家癌症中心针对我国部分高发癌症制定了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系列指南和标准,继续扩大癌症规范化诊疗覆盖面。
  近年来,我国针对癌症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组织性筛查,自2005年起通过中央财政支持了多项国家级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例如2005年开始的以上消化道癌防治为重点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筛查早诊早治项目,2009年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乳腺癌、宫颈癌),2012年启动的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肝癌五类高发癌症)。
  目前,项目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到90%,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国家还将逐步扩大高发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
  但即便如此,目前国内大多数民众对癌症早筛的了解还很薄弱,早癌筛查普及率较低。
  在谈及癌症防治时,“五年生存率”是个重要衡量指标,具体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如果癌症患者经手术治疗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认为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为90%。
  根据国家“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到2030年,中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应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需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且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还有瓶颈亟需突破
  即便早筛能帮助我们尽早预防癌病变恶化,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仍存在一定局限。
  一方面,这个局限在于“筛”。
  就像新冠核酸检测会出现“假阳性”,癌症早筛也会出现“假阳性”。
  假阳性意味着误诊事件的发生,将造成健康受试者后期额外的诊疗和费用支出,而这些测试将给患者带来更重的身心和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医生及受检人群的信任度。一款成功早筛检测的假阳性比例应该在1%以下。因为当上百万的人进行筛查时,即使非常低的假阳性率也会造成大量群众的恐慌,以及不必要的检测浪费。在这方面,当前的癌症早筛检测技术还需要继续进步。
  另一方面,这个局限在于“治”这个环节。
  有些癌症,即便在筛查中提早发现了,死亡率的变化也不大。
  1999年韩国政府曾经启动全民肿瘤筛查项目,虽然甲状腺癌不在其中,但不妨碍医院和民众自费增加筛查。随后的十年里,韩国的甲状腺癌人数快速增长,但是韩国的甲状腺癌人群病死率却没有明显变化。韩国甲状腺癌患者激增,正是来自筛查率的提高。
  在临床上,甲状腺癌有部分分型属于惰性癌症,一般情况下发展较慢,而且通过有效的治疗,生存率和生存时间较高,预后较好,对患者的生命影响较小。
  对于这些甲状腺癌患者来说,早筛很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之一是甲状腺切除,但切除甲状腺可能会带来并发症,主要是甲状旁腺损伤、喉返神经损伤。而且,切除甲状腺的人群必须在余生采取甲状腺素替代甚至抑制疗法,这一治疗本身就有健康风险和额外开销。
  但是,即便大多数甲状腺癌让人觉得是“假癌”,我们也不能对它掉以轻心。还有部分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属于未分化型,侵袭性较强且治疗后预后较差,该种类型的甲状腺癌虽然临床上较少见,但致死率极高。
  但上述种种不是阻止人们癌症早筛的理由,诚然,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可能对于某些癌症还没有很好的应对手段,但近年来癌症治疗技术的进步是十分显著的,癌症早筛的技术也突飞猛进,而随着这种进步持续下去,癌症早筛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仅强调早筛的意义是不够的
  目前我国癌症早筛的工作出现两个极端:有的人们缺乏防癌意识,导致免费提供的癌症早筛无人问津,导致筛查不足;而有些人却愿意自掏腰包去做癌症基因检测的“过度筛查”。
  尽管癌症早期发现会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做全癌种的早期筛查。
  癌症早筛首先应界定高危人群,依据已有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经验,有针对性地筛查。比如以年龄界定,总体来说年轻人得癌症的概率低,如果不是特定遗传或感染人群,做癌症早筛的必要性就不大。
  把癌症筛查的重心放在高危人群,能够更好地提高筛查效率。以肝癌早筛为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者,有慢性肝脏病史等的人群,患肝癌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筛查价值更大、性价比更高。
  有些公司的筛查产品针对健康人群,打着可检测癌症等多项健康指标的旗号,实际上是广泛的预测,结论是诸如甲状腺癌、胰腺癌等的发病风险是百分之多少。这类筛查结论出来后,如果没有对癌症的科学认知,受试者会一直生活在担忧中。
  目前,我们仍需要加强对民众的普及教育,不仅要科普癌症早筛的意义,引导大家科学地进行早筛,也要科普关于癌症防治的核心知识。
  从微博热搜话题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很多人对癌症的恐惧不是“怕死”,而是“怕受罪”。这种恐惧的背后其实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局限,很多人认为“反正得了癌症也治不好”,所以才“不怕死”。
  但即使目前存在技术瓶颈,也不要因为这些局限性就否定“癌症早筛”本身的价值,进而面对癌症选择“躺平”。惧怕癌症是正常的,但是面对这种恐惧更应该做的是定期体检、积极抵御疾病侵扰。当然,要实现有效的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既需要筛查技术的进步,也需要现代医学对抗癌症手段的发展与之配合。既不延误时机,也不过度治疗,才能使患者真正获益。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