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生物产业 > 生物农业
希望的种子在春天发芽 一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种业发展见闻
2021-04-02 14:04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

  春分已过,布谷声声,淮北平原的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在国家级制种大县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万亩良田麦浪翻滚,满眼新绿。

  色选、称重、包装……位于濉溪县百善镇的安徽永民种业公司种子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自动化流水线上,一粒粒颗粒饱满的大豆良种经过严格筛选后,“排队”登上货车,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多万亩,标准化小麦“良繁带”50万亩,每年向全国输出2亿多斤小麦良种、3000多万斤优质大豆种……在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从俭眼里,这些都是粮食安全的“底气”。

  “科研创新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研发经费300多万元,最近几年会推出一批研发的新品种。”安徽永民种业公司负责人赵德民说。

  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契机,濉溪县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扶持企业做优做强。以品牌良种、品牌粮食创建为突破口,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苗情不错!”在濉溪县柳丰家庭农场的育种基地,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周宗民小心翼翼地拨开绿油油的麦苗仔细查看。“今年春季雨水充沛,有利于麦苗生长,但这种气候容易诱发小麦赤霉病。县里在公开招标,将对全县的小麦统一进行直升机飞防作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科技特派员、本土科研人员、农技推广员扎进田间地头,成为引领种业创新的“科技轻骑兵”。

  从业30多年,自主研发的4种优质小麦品种通过国审,对于濉溪县农科所研究员周素英而言,用汗水浇灌出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是一项充满挑战又神圣的事业。

  春天里,濉溪县农科所的科研人员“兵分两路”:周素英带着团队,在位于濉溪县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抓紧开展小麦新品种试验,另一路人马奔赴位于三亚的南繁基地,选育玉米良种。

  “新品种的培育,要花上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田里的小麦一点点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周素英说,种业创新无止境,争取“十四五”期间研发出更多高产优质良种,助力富农增收。

  在濉溪县,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农民每年增收6000万元以上。

  “我们与当地20多家种子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联合体,从良种选育开始,实现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中国好粮油省级示范企业安徽昊晨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国安说。

  建设百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小麦良种繁育区和高产攻关示范区、推进种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种业的创新发展与优质粮食工程形成合力,为乡村振兴蓄能积势。

  田成方、路成行、渠相通,在濉溪县五铺农场的小麦试验基地,科技特派员、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首席专家马传喜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针对小麦育种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和田间“问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打赢种子翻身战,亟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同时抓紧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马传喜说。(记者 王菲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