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资源循环利用
江苏扩建312国道 旧路废料全部循环利用
2020-03-28 00:03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 [   ]

  江苏首个绿色循环基地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受访者供图

  国道扩建,旧路的固体废料经过再加工循环利用,变成沥青、混凝土、碎石等再生材料重新修路,不仅环保,还节省了1450万元的开支。近日,主线桩基完成的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就是这样一条“再逢春”的老路。施工的同时,建筑方还在工程旁同步建设了一个绿色循环基地,将新鲜出炉的建筑材料第一时间运送到施工现场,而这也是江苏首个绿色循环基地。

  11.5万方拆除旧路的建筑垃圾全部循环利用

  目前,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成为第一大城市垃圾源。《建筑垃圾处理行业2018年度发展报告》披露,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届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峰值,预计会突破30亿吨。

  大量的建筑垃圾,不仅占据大量的空间,对环境造成污染,运输垃圾也会消耗大量的社会成本。有些工程采用就地填埋的办法,又浪费了材料本身的价值。

  2018年3月起,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已在北京、上海、西安等35个城市展开。2019年,交通运输部出台规定,对路面沥青混凝土的循环使用作了规定。

  同年12月,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就地利用、回收利用、回填利用、再生利用。

  2019年,南京采取临时就近处置方式,全年合理布局运行16处临时固定设施厂,全年实现近300万吨建筑垃圾再利用,节省了约180万立方米填埋场空间资源、近亿元运输和填埋成本。

  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指挥长王鹏告诉记者,早在工程立项阶段,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就对此进行了全面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材料“零废弃”。因此,工程方设立了循环利用标,专门从事老路拆除和循环利用工作。“按照312国道宁合公路扩建方案,老路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料,沥青路面、水泥砼板块破除及老桥等各类建材拆除共计11.5万立方米。”

  宁合项目质量负责人胡乐乐告诉记者,为了严格把控质量,工程方建设了高标准的绿色循环利用基地,场站全部硬化,内部安装自动喷淋装置,破碎后材料分类堆放,内设破碎筛分区、沥青混合料加工区、水稳加工区、水泥混合料加工区以及办公生活区(含试验中心)等功能区,实行全封闭管理。

  再生材料可硬化桥下空间、制成道板砖块

  在绿色循环利用基地现场,王鹏告诉记者,根据材质不同,工程废料可以分成四个大类,分别是沥青类、二灰碎石类、混凝土类和圬工类(比如浆砌挡墙),需要根据现场不同结构层进行分类回收、存放和加工,不同类型的材料不可以混合,否则很容易降低品质。

  “比如路面的沥青,可以分为表层沥青和中下层沥青,它们包裹的碎石子并不相同,前者是玄武岩,后者是石灰岩,需要分开来处理。”王鹏说,原先混凝土板块路面和老桥梁混凝土拆除料,通过二次破碎筛分,可以再生出低标号水泥混凝土,循环利用至桥下空间硬化、施工便道的面层填筑,成为新路的一部分;而加工产生的碎屑粉尘,可以重新制成道板砖块。

  拆除材料重新利用能够产生多少价值?王鹏算了一笔账,把拆除的混凝土废料,运走需要花费30元每立方米,弃到土场填埋需要25元每立方米。如果运走填埋整个工程单此一项需要花费630万元,整体来算全工程能节约1450多万元。

  此外,环境效益也不可小觑,王鹏说,南京的建筑石料都是从安徽、江西、湖北的山里开采的,开采石料不仅破坏环境,长途运输也会造成很高的能耗。现在废料再生使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据了解,该绿色循环基地是目前南京市占地面积最大、配套最全、产品最丰富的循环利用基地,也是全省首创。

  王鹏说,2020年预计再生废旧料产能达到80万吨,312国道扩建工程结束后,这个基地还将继续存在,每年可生产各类型循环利用材料80余万吨,产生1000万元的直接利润。此外,根据世界气候组织中国项目“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测算,100万吨级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厂可减碳33万吨,该基地每年可实现碳减排26万吨。(金凤)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