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清洁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何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
2022-09-06 10:09
来源:工人日报
字体: [   ]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一些新能源汽车车主群里纷纷在讨论自驾出游,充电难题是焦点话题之一。往年“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的新闻,让不少车主有些担心。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01万辆。另据国家有关规划和预测,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新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到2030年将达8000万辆。这么多的新能源汽车,何时能放心远行?

  远程出行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1.8万台。

  采访中,很多城市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都表示,市区里的充电桩基本能够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公用充电柱的平均密度为21.5台/平方公里。与2020年相比,24座城市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缩短6.3分钟。

  但新能源汽车普遍可以“回得了家”的同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等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满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3102个服务区建成13374个充电桩,基本满足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要求。不过,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西部及东北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此外,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未全面起步,无法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远程出行的需求。

  2025年公路沿线充电网络基本形成

  早在2014年,交通运输部就印发相关文件,部署各地“结合新能源汽车用户规模和发展需求,增设加气、充电设施”。2021年,该部又将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列为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加以推动。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3阶段工作目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

  根据《方案》,每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完善后,新能源汽车车主可以放心上高速跑长途。

  各方力量和资源同向发力

  从过往经验来看,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用地、电网改造、投资运营模式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同向发力,协同推进。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起草《方案》过程中,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认真研究各部门在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出台的保障政策,在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实际情况,从用好财政支持政策、优化建设实施程序、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规范充电服务收费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其中,在用好财政支持政策方面,《方案》提出,要按照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给予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并探索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加强大功率充电等示范类设施的补贴力度。

  在优化建设实施程序方面,《方案》明确,充电设施作为服务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所需用地纳入公路用地范围。针对早期建设的公路服务区可能存在的用地紧张的问题,《方案》要求,要做好新增充电设施布局、布线与公路场地、设施的衔接,优化行车路线和停车场布局设计,完善施工方案,提高使用效益;确需新增用地的,与地方政府商议参照公路主体工程用地政策予以支持,简化办理程序。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