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环保产业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要用好“地球充热宝”
2023-05-16 23:05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 [   ]

  “地球不是一个只能取用、不能储存的‘电池’,而是一个可反复充电、用电的‘电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地球看成一个‘充热宝’或者‘充电宝’。”4月17日,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科协“纪念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主题报告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汪集旸提出的这一构想引人关注。他表示,世界能源结构正在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迎来春天,应该将地热能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结合起来开发利用。

  地热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量。据估算,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能利用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8.1亿平方米,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5.8亿平方米,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200多万吨,折合标准煤超过2500万吨。

  丰富的地热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中,也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汪集旸介绍,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能发电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平均达84%,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达90%以上,地热发电平均利用效率达84%,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5倍,风力发电的3倍。

  中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汪集旸看来,地热这个能源宝库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大有可为。提出的“地球充热宝”构想,便蕴藏无限可能。

  “地球充热宝,是指以地球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的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热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汪集旸的“地球充热宝”构想,有诸多使用场景。

  “例如,当我们取出地球内部的热水之后,可以再回灌大量的水,以补充热水空间,这就能储存巨大的热水体积。此外,我们可以收集风、光能源,将城市中的废热、余热以及夏季酷暑的热量存储于地下含水层中,等到冬季严寒时再取出利用。”

  汪集旸认为,地热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综合利用,可以实现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我们不妨称之为‘地热+’。让‘天’(太阳能)‘地’(地热能)合一,‘动’(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静’(地热能)结合,加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汪集旸说。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