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环保产业
关于碳减排,这些误区值得关注
2021-09-08 12: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

  “森林对气候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植树只能阻止局部的气候变化,却并不能带来全球性的改变。”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的一席话,刷新了很多听众对森林的认知,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到了碳减排的艰巨性。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很多人看来,气候变化似乎离生活很远。来自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关大博指出,从宏观来看,全球升温将导致高气候风险,以洪涝灾害为例,气候变化将提升洪涝灾害发生率。 

  关大博介绍说,从1996年到2015年,中国的洪涝灾害造成了约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不仅会对社会经济造成损失,气候变化也与每个人紧密相连。 

  关大博举了几个例子:“在高气候风险的情景下,水稻、小麦等粮食产量会减少。一碗米饭可能未来会涨价;咖啡和巧克力产量会下降50%~90%,送给恋人一块巧克力的价格可能要翻上好几倍。甚至现在夏天快乐喝啤酒的自由也会因为价格过高而丧失。”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能做什么?“除了要开发绿色新能源,普通人也可以助力全球可持续目标的达成。”关大博建议,可以从衣食住行着手,开始一种更为低碳的生活方式。 

  他用一组数据告诉公众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性。2018年,全国4亿外卖用户消费了100亿份外卖,产生了32万吨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填满500个足球场,产生7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外卖平台应该发挥企业能动性,推动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碳减排目标。同时,每位生产者和消费者也都应该算算自己的‘碳账本’。”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社会治理中心主任郭红燕在演讲中分享了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大类行为:律己和律他。 

  她指出,律己行为主要指自身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律他行为是指通过参与监督举报、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等形式,倡导、推动和帮助他人为碳中和出一份力。 

  在郭红燕看来,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来解决。“大家共同参与和推动的结果一定是人人有责、履责尽责,环境优美了,社会和谐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 

  植树造林背后“有讲究”, 

  把“对”的树种在合适的地方 

  种树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吗?演讲中,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用翔实的案例和数据告诉公众,“植树造林可以封存固碳,但作为一名生态学家,我更关注的是种什么样的树。” 

  “一些地方现在为了固碳而种树,往往会选择那些快速生长的商业树种,比如桉树等,但这种类型的树对于生物多样性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因为它们的存在导致其他林木无法很好地生长。”赵斌说。 

  他指出,关于植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老的森林不再具有快速生长的能力,不再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没有用处。“人们就想到砍掉老森林去种新的林木,但实际情况是,砍掉这些老森林时反而会导致封存在土壤中的碳大量排放。” 

  在赵斌看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我们把树种在正确的地方,它们能带来许多好处,在阻止危险的气候变化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我们应将保护森林看作是维持世界生物多样性一部分。如果我们把减缓气候变化视作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那二者就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 

  应对气候危机,更需要从源头上削减排放,并寻找其他策略来消除已经在大气中积累的碳。“保护和扩大自然栖息地,特别是森林,对于确保地球的健康至关重要。森林不仅仅是碳的储存库,更是生物多样性的种子库。”赵斌如是说。 

  新技术助力清洁能源 

  更绿色环保 

  是不是能源企业都是碳排放大户? 

  作为一名水电工程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昂向听众讲述了清洁能源背后的故事。“如三峡工程总共有34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2020年的年发电量达到了1118亿千瓦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二氧化碳减排效益将近1亿吨。” 

  陈昂介绍说,未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风电和光伏将与水电一起成为主力军。“现在的三峡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努力践行着‘奉献清洁能源,共建美好家园’的使命。在发展水电的同时,也在发展风电和光伏,并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 

  未来还有哪些能源能够成为清洁能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向公众展示了用纳米摩擦发电收集分布式能源这种全新、无碳排放理念和技术。“从理论上讲,纳米发电是克服了电磁发电机在低频下很难高效输出功率的致命弱点。纳米发电机甚至可以将人类活动作为能源来发电,把频率低、分布广、条件环境恶劣、不稳定的能源收集利用起来。”  中国环境报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