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生态修复
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让人欣喜连连
2022-01-10 14: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

  

  

  在南京紫金山下黄马湖大坝发现的黑鸢。

  在江苏省南京市,江边散步能远眺“江豚拜风”;冬季的石臼湖边,能看到展翅的天鹅。此前还有一条短视频《小水坑的春夏秋冬》火爆网络,将南京的野生动物展现给全国网友,镜头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也让网友们好奇:南京到底有多少动植物?它们的生存状态又如何?

  为了摸清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让动植物更好地“定居”,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历时两年,对全市生物多样性进行本底调查。近期,记者从南京陆生脊椎动物、昆虫和水生生物调查组中获悉,经过连续3个多月的观测追踪,多个物种的发现打破了南京的历史记录。

  3种昆虫刷新历史纪录

  当下,大多数昆虫以不同虫态进入越冬状态,与盛发期相比,此时昆虫的“能见度”差。为了取得更准确的调查数据,调查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如挖树皮、翻石头、扫网、劈朽木,并结合晚上“灯诱”来发现并搜集昆虫。

  “很多昆虫遇到阳光就活跃,比如蝴蝶、蜻蜓、叶蝉、蚱蜢等。也有些喜欢在夜间活动的昆虫,比如螟蛾、灯蛾等。”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出来的昆虫也不同,昆虫调查组负责人孙长海解释道,“白天发现的昆虫以膜翅目的蜂类居多,晚上‘灯诱’则以鳞翅目蛾类为多。”

  据了解,本次阶段性调查收获颇丰,截至目前,昆虫部分完成调查样点50余个,采集到100多种样本,鉴定出50多种,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其中确认3种为南京新纪录。

  根据《中国动物志》等调查资料纪录,在本次收集的昆虫中,白弧野蚕蛾和直线野蚕蛾为南京新纪录种。而日本扁谷蛾目前仅在北京与日本有分布纪录,本种在南京的发现为江苏新纪录。“有一些新纪录的发现说明本次调查比往年的普查更为彻底,对于我们系统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孙长海说。

  珍稀濒危鸟类的身影越来越多

  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大自然中优秀的“环评师”。近年来,在南京人的相册里,从震旦鸦雀到青头潜鸭,珍稀濒危鸟类的身影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南京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共计完成调查样线30条,调查到物种194种,其中鸟类记录到163种。”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组负责人包浩然介绍。

  时值冬季,调查组对南京地区秋季迁徙鸟类和部分冬候鸟开展重点观测调查。截至目前,共发现了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和东方白鹳,均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级(EN)物种。另外还发现3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实际上,黑脸琵鹭一般在沿海一带迁徙,对栖息地环境要求非常高,较少出现在内陆地区。但我们在石臼湖的高淳段、溧水段分别发现它的身影。”包浩然告诉记者。

  作为本次调查中重要的猛禽观测区域,六合龙袍湿地可谓是猛禽天堂。仅六合龙袍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就记录到9种猛禽,包括红脚隼(阿穆尔隼)、游隼、鹗、雀鹰、白腹鹞等,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因为野生鸟类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就目前来说,南京发现的鸟类,整体呈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占比较高的特点。”包浩然也坦言,“但目前的实际调查数据还不足,具体分析仍需积累至少一年。”

  后续,调查组将同步开展中大型兽类的红外相机调查和小型兽类调查。“特别是对世界濒危种等重要物种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区域内种群数量、分布动态以及生态修复情况的基本数据,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负责人介绍。

  中华花鳅时隔20多年再“现身”

  “我们发现了中华花鳅,距离上次官方记载观测到它,已经有20多年了,这让我们非常兴奋。”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组负责人王备新感慨道。本次南京干流长江段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了34种鱼类,在长江干流发现中华花鳅,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时隔20年的“再会”。

  听它的名字就知道,中华花鳅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鱼类。它头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体背侧淡褐色,腹侧为淡黄色,眼下至上颌处有一斜走的黑色线纹。身体还有许多黑色斑块,像穿了件“大花衣”。

  中华花鳅喜栖息在水质澄清、缓流河段底层,早前在江苏苏南、苏北均有分布,由于水环境污染,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中华花鳅的身影。

  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长江水质的不断改善给了鱼类良好的生活空间,基础鱼类得到恢复,也会给长江生物链带来生机,从而让很多水生生物都能有所调整和缓解,很多濒危鱼类也能得以存活。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记录。”为了做好本底调查,调查队员们行走在密林山野,穿行在溪流陡坡,裤子沾满了泥浆,衣裳早已被汗水浸透,这些都是大自然对队员们的考验。过程虽艰辛,但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让他们的眼中迸发光彩。

  “下一步,调查组将扩大调查范围,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尽可能对南京进行全面调查,用更详尽的调查内容丰富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包浩然说。

  “希望能有更多第三方力量,共同关注并参与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调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处长徐天骄表示,“我们还将成立由媒体代表、民间爱好者等组成的‘专家’组,共同对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内容进行论证。”作者 汪金宁 张健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