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生态修复
长江江豚频现江西赣江水域 专家:“十年禁渔”初见成效
2021-09-06 10:09
来源:中新网
字体: [   ]

  中新网南昌9月4日电 (记者 李韵涵)“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有时能看到7-8头江豚同时跃出水面。”一位在江西南昌扬子洲镇境内的赣江水域“蹲守”近两个月的摄影爱好者告诉中新网记者,江豚频现在此水域已是常态。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旗舰物种,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因种群数量少,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赣江是中国中部省份江西最大河流,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中新网记者3日17时许在江西南昌扬子洲镇境内的赣江水域观察到,有3-4头江豚在水中畅游,时而逐浪嬉戏,时而“拖家带口”携幼崽同游,圆圆的脑袋不断露出水面煞是可爱。

  “一只江豚一天大约要进食自身重量10%的鱼类,大约是10-20斤小鱼,同时对生活环境的水质有较高要求。”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称,江豚的活跃,证明该水域的鱼类资源丰富,过度捕捞的现象得到遏制,“十年禁渔”成果初现。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开始实行“十年禁渔”。江西省在中国“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于2019年9月发布《江西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全面禁捕。

  据了解,2020年5月1日0时起,赣江和抚河南昌辖区水域范围内,禁止生产性捕捞。2020年9月中旬,扬子洲镇渔业村近三百年在赣江从事捕鱼为生的600多渔民洗脚上岸,140艘捕捞船及所有捕捞渔具被集中回收,渔业村百年赣江捕捞史正式退出历史。

  戴年华建议,江豚频现的水域附近可修建观景点,引导退捕渔民探索农家乐、江豚研学等旅游项目,将独特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