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低碳 > 生态修复
变废为宝 盐碱地变成绿色银行
2019-09-27 10: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红旗村杨贵组十余户村民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笑容。村里数百年来没法种植的200亩盐碱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三茬苜蓿草大丰收,村民每亩可获得收益700元,全年每亩收入达2000多元。

  这是DS循环经济技术钢渣法脱硫副产物改造盐碱沙荒地示范项目给村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身处河套平原的红旗村有三千多亩白花花的盐碱地,能种的地不多,缺地少粮,村民生活艰辛。

  两年前,宁波太极公司与包钢煤化工厂合作,把他们生产的富硫钢渣粉作为土壤改良剂,通过钢渣粉中富含的硫、钙、铁等元素,把盐碱地土壤中的钾、钠、镁等离子置换出来,然后浇水带出盐分,使硬地变得酥松,雨水能被涵养。据检测,盐碱地9-10的pH值在改造后变成了6.8-7.5,在当年就成了理想的农田,种出的苜蓿草茂盛浓密,高达一米多,且富含各种营养,是牛羊的理想饲料。

  苜蓿草属于多年生开花植物,可一次种植10年收割,只须拔草、浇肥,每年便能稳定收获3茬。一亩地每茬可产300公斤-400公斤苜蓿草,按2000元一吨计,每亩一茬可有700元左右收入。而改造盐碱地的一次性成本是每亩2000元-3000元,因此1年多便可收回成本。

  在红旗村被改造过的土壤上,不但苜蓿草长得好,哈密瓜长势也挺好,大菜碗粗的哈密瓜诱人地躺在地里。据介绍,玉米、小麦、南瓜等其他农作物,都能在改良过的土壤里获得丰收。

  这一变废为宝的实践,突破了治理盐碱地的难题,引发各方关注。被誉为“中国盐碱地改造第一人”的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和对此给予肯定。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Dr·MazharH·Naqvi 也来基地考察,当他看到地里活跃着蚯蚓、蝼蛄等小虫时,充分肯定改造过的盐碱地又“活”了起来。

  现代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获得60余项专利、入选“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宁波太极公司首席研究员史汉祥研发的废钢渣脱硫法,其脱硫塔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耐高温、耐磨、防老化、防静电、耐腐蚀等优势,脱硫剂则是废弃钢渣研磨而成的钢渣粉(或者是废煤灰),破解了脱硫成本高、高硫矿无法利用等难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脱硫钢渣粉或废煤灰里面添加一种成分,能全部制成土壤改良剂,浙江省农业厅为其颁发了名为“硫硅配方肥”的证书。内蒙古包钢、湖南华菱湘潭钢厂、河北唐山德龙钢铁等3家企业采用废钢渣脱硫法,每年有6.8万吨废钢渣实现高效利用,先期改造的2000余亩盐碱地成效喜人。目前,这一技术被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家钢铁、火电、有色、化工和各类工业炉窑运用。

  采用钢渣脱硫法脱硫,再用“硫硅配方肥”改造盐碱地,红旗村项目的成功,再次让人们看到我国盐碱地,以及沙漠和众多尾矿区变废为宝的绿色希望。(许钰染 蔡关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