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端制造 > 智能制造
从缺铁少钢到全球第一,钢铁强国行稳致远
2019-10-31 13:1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体: [   ]

  成就展上,人们在“钢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的展板前追昔抚今。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刘宝亮

  你知道中国是哪一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的?中国现在一年的钢产量有多少?占全世界的比例有多大?中国都能生产哪些钢?这些钢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正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这些问题或许都能找到答案。

  数据显示,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仅用47年就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实现了几代国人的梦想。2018年,中国钢产量达到9.28亿吨,占世界钢产量超过50%,产量较1949年激增5873倍,彻底结束了中国钢铁供不应求的历史。

  “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铁工业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壮大,既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原材料保障,也得益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一位参观展览的钢铁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70年峥嵘岁月

  回顾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你会发现,那是一段多么漫长的峥嵘岁月。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1.6亿吨的千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

  建国初期,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虽然其中走了许多弯路,但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大幅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居世界第5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国家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又对一些老企业挖潜改造,我国钢产量以每年400万吨到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万吨至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

  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钢产量于2003年突破2亿吨,2005年突破3亿吨,2006年突破4亿吨,2008年突破5亿吨,2010年突破6亿吨,2012年突破7亿吨,2013年突破8亿吨,2018年达到9.28亿吨,占世界钢产量超过50%。

  “新中国钢铁工业70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70年来,从缺铁少钢到全球第一,中国钢铁工业建立起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太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祥明自豪地说。

  有“量”更有“质”

  成就展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机场、电站电网,以及汽车、船舶、家用电器的展板和模型前,参观者络绎不绝。

  大国崛起,钢铁工业功不可没。“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了121.8亿吨钢,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共生产了114.6亿吨。这些钢材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为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亮相的各类新型装备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坦言,“可以说,没有这些钢,就没有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14.3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就不可能有6000多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就不可能有230多个民航机场,就不可能年产2900万辆汽车;我国也不可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第一家用电器制造大国、第一工程机械制造大国、第一发电和变电设备制造大国,以及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7座高炉、12座平炉、22座小电炉,只能冶炼100多个钢种、轧制400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

  直到1978年,我国钢厂的生产流程结构和工艺装备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国外,炼铁大多是几十、几百立方米的小型高炉,炼钢以平炉、侧吹转炉为主,钢铁产品则是以螺纹钢、盘条、窄带钢等为主,缺乏现代化的板管材。

  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和宝钢建设为标志,从引进、吸收、创新起步,以“引进先进生产线,提高自动化水平”为路径,开启了我国钢铁工业现代化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又以“提高全连铸比、提高板管比”作为重要的技术突破方向。

  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开始注重集成创新、自主创新,流程和装备技术向着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长寿化和生产过程环境友好化的方向加速发展,产品则向高端化方向加速发展。

  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在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时速350千米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等高端产品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我国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石油、电力、铁路等行业对钢铁材料的需求。其中,我国生产的部分钢材品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打造“未来钢厂”

  前些年一提到钢铁,许多人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词语。对此,高祥明并不讳言,“当然,回顾70年的发展变迁,我国钢铁工业也经历了一些波折。特别是钢铁工业在高速发展时期积累的产能过剩、负债率过高、节能环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突出问题,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

  进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钢铁人的信念、坚守。2016~2018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中国钢铁行业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并且彻底清除了“地条钢”毒瘤,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中国有效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为全球钢铁市场回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实施超低排放、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国钢铁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05~2018年,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83千克下降到0.53千克,削减幅度高达81.3%;吨钢烟粉尘排放量由2.18千克下降到0.56千克,削减幅度为74.3%。

  对于钢铁工业的未来,业内人士做了这样的描绘:未来钢厂,将是一座城市的绿肺,将是5G应用的引领者,将实现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实时、智能、可控,让一切过程尽在掌握。

  这一场景并不遥远——在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宝钢股份冷轧厂C008热镀锌智能工厂你会看到,偌大的车间,无人车穿行其中,一台台机器人操作整齐划一,充满力量的美感。生产线上基本见不到工人,操作人员坐在屏幕前,“像打游戏一样”完成生产。而且,宝钢的宝山基地已经部署了中国联通的5G网络,在湛江东山基地部署了中国移动的5G网络。在这两个基地,目前已经能够实现远程“一键炼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