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抢回失去的时间: “618”商家与平台豪掷“回血之战” 疫后消费井喷成交同比增5倍
2020-06-19 07: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   ]

  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来袭,其作为今年疫情之后的首个全民购物节而备受瞩目。

  从“618”当天的初步战报来看,全民消费已形成了强大的活力。截至18日凌晨发布的京东“618”消费数据显示,18日开场前10分钟,京东超市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500%,超2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京东“618”期间(1日到17日),京东超市已经有超过3000个单品累计成交额破百万。

  消费狂潮还在继续。6月18日,京东在“618”开放日上宣布,截至下午2点,京东平台“618”期间下单金额已经突破2392亿元,去年同期数据则为1795亿元,销售额的逆势增长,彰显线上消费韧性。

  天猫数据则显示,6月18日凌晨第1小时,天猫“618”成交额同比增长100%。苏宁易购发布的“618”大促1小时战报显示,其主站订单数增长136%,全渠道销售增长132%,零售云销售额增长431%。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线下零售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许多商家寄希望于此次年中大促,希望借这个机会进行发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记者指出,“对于中国的消费大环境而言,最担心的是疫后的需求不足,所以相较于往年而言,今年‘618’大促的消费刺激,对整个经济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费热情大爆发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基本没有买什么大件,就指着购物节打折多买点东西了,同时也给自己的钱包省点钱。”谈及今年“618”消费时,王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她的想法也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心声。

  这也难怪今年“618”的势头不减往年,反而来得更为迅猛。根据《百度“618”电商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618”的搜索热度出现逆势上涨、创五年新高,整体搜索热度更较去年“双11”增长95%。

  同时,今年网民对“618”的搜索热情也较往年提前约10天,在5月13日便开始升温,5月20日左右即被点燃。2019年与2018年相关百度指数则在5月中旬之后才开始上涨,这意味着疫情期间全民积攒的蓬勃消费需求,在“618”迎来集中爆发。

  而亮眼战报背后,今年“618”购物节的竞争也空前激烈。“618”从最初京东一家的独角戏,发展到时至如今包括淘宝、天猫、百度、拼多多、苏宁易购等众多电商玩家和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

  作为“618”当之无愧主场的京东,今年号称打造“史上最简单的618”,推出超级百亿补贴,联合多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同时向全国用户发放包括头号京贴、生日礼包、省钱券包等各类消费券,总额达到百亿元。

  天猫同样发放超百亿消费券及补贴,优惠力度从去年的“满300元减30元”变为“满300元减40元”;苏宁启动“J-10%省钱计划”,以大力补贴反馈消费者。

  拼多多则再度加码百亿补贴力度,派发大额现金红包和消费券,实现同品全网的最低价直售。

  “相较往年而言,今年各类消费券及促销的力度应该是最大的。无论是政府、平台或商家,都铆足了劲珍惜这次机会,所以拿出了很高的促销力度。”盘和林就此评论道。

  抢回失去的时间

  之所以今年“618”热度看涨,与疫情之后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873万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2.59万亿元,下降13.0%。

  不过,线上零售则表现可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网上零售额4.02万亿元,同比增长4.5%,比1-4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37万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

  这也难怪平台及商家对今年“618”的参与热情高涨。甚至有业内平台人士称,要拿出超越去年的力度来进行“618”大促,一方面帮助消费复苏,另一方面也令商家回血,抢回疫情期间失去的时间。

  在盘和林看来,今年商家急于回笼资金,因此有足够动力参与此次大促。“由于疫情原因,上半年各行各业的销售都是受到影响的,因此商家更期望在‘618’期间能够恢复销售。”盘和林指出,今年平台和商家给出了巨大让利,不排除是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疫情之后商家对线上销售寄予厚望,因此也压上了海量资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