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伊始,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吹响了“‘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振奋人心的号角。
作为广州“三核”之一的东部中心,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城市能级跃升的主引擎,如何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中心?
广州锚定“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精致规划、精准保障、精心服务、精细保护、精进创新”为抓手,聚焦“三脉”“三轴”“三核”,精致规划重大平台,组织编制了《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为东部中心加快发展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规划》衔接广州2049城市发展战略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部署,依托黄埔区产业基础扎实和增城区空间广阔的比较优势,以及“三客一货”的铁路枢纽集群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良好基础,规划东部中心,提升综合门户枢纽能级,建设广州“三核”中的“现代活力核”。
东进发展是广州城市战略的主线。日前,广州将黄埔与增城连接区域约896平方公里规划为东部中心。
△广州科学城 邓志伸/摄
新机遇、新征程,黄埔将如何发力紧跟东部中心发展步伐,一起来看。
896平方公里 打造“现代活力核”
《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两江东进”战略,本次《总体规划》明确提出,黄埔、增城两区联动建设广州东部中心,规划范围896平方公里(黄埔308平方公里,增城588平方公里),从而谋划向东延伸形成发展纵深,强化穗莞惠区域联动。
△知识城 侯沛榕/摄
本次规划提出三大发展愿景:
一、开放高效绿色的门户之城;二、挺起产业脊梁的创智之城;三、青春活力共享的山水之城。
聚焦四大核心功能:
一、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三、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四、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中心。
△黄埔海丝城 贾自豪/摄
东部中心作为活力创新轴上的重要一环,北联知识城,南联狮子洋,规划形成“一带四轴,双城三片”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带”为延续“两江东进”发展动能的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
“四轴”为承接广州活力创新轴形成的科城创新轴、海丝智造轴、香山智造轴、增江创新轴,统领两区创新协同与分工;
“双城”为海丝城、东江城,突出现代服务业功能,共同作为东部中心的核心城区;
“三片”为科学城片区、南香山片区、荔湖新城片区三大新兴产城融合片区。
枢纽聚资源 构筑开放高效通道
东部中心拥有“三客一货”铁路枢纽集群的比较优势,如何将枢纽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和牵引动力,谋划综合门户枢纽能级提升,实现高端资源汇聚?
《总体规划》构建“三客一货”枢纽集群,以高能级枢纽广聚资源。
面向未来打造广州东部铁路枢纽集群,规划三大客运枢纽(新塘站、黄埔站、增城站),1小时可到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左右可覆盖粤东和闽西广大地区,3小时左右可到达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5小时左右可到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左右可到达京津冀城市群,四通八达,辐射全国。
△至泰广场 贾自豪/摄
加强区域高效率通道,推进广中珠澳高铁、佛穗莞城际、增佛高速、增莞番高速等区域轨道与通道建设,面向穗莞惠合作沿东江建设一批跨江通道,提高广州超大城市的区域融合发展效率。
增佛高速△项目效果图,以实际建设为准
加密内部交通网络,东部中心长远规划近500公里的城市轨道线路,并通过临江大道、开放大道、永宁大道、福宁大道等“七横八纵”骨架路网串联产业组团,加强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坚实支撑广州高质量向东发展。
制造业当家 形成新质生产力
广州东部已经成为全市产业核心集聚地,依托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黄埔、增城两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
△科学大道沿线企业集聚贾自豪/摄
《总体规划》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芯显车药”,大力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支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世界显示之都”、万亿“智车之城”,同时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海丝城效果图
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推进科技转化平台建设,沿海丝城科技长滩布局面向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依托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建设区域共享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
△位于广州科学城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贾自豪/摄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云升科学园贾自豪/摄
△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此为效果图,以实际建设为准
引导规模化制造业用地集聚,用好增量空间和存量低效用地,抓大项目、大企业,布局“双城、三片、多个产业组团”,建设270平方公里的连片大产业、大平台,引导先进制造业规模化、连片化发展,加速成形起势。
服务300万人口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幸福成果。
△萝岗香雪公园 贾自豪/摄
东部中心依托“两江交汇、三山入城、九脉通海”的绿美生态格局,以碧带体系高质量打造东部绿美名片。
建设可亲水的珠江-东江碧带,实现50公里滨江岸线贯通,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将南香山、马山、龙头山三座山建设成郊野森林公园,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将9条南北向的河涌建设成亲水公园,建设碧道、绿道网络,串联历史文化,提供更丰富的线性空间。
△龙头山森林公园游人如织
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大东部中心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加速打造服务超300万人口的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区。 发挥海丝城与东江城的滨水和枢纽价值,共同打造成为沿珠江-东江布局的中央创新区,支撑广州城市核心功能沿江聚集与向东拓展。
△海丝城建设效果图以实际建设为准
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沿江地区、产业园区和枢纽门户的低效用地腾退转型与升级改造,保障高价值生产和生活空间供给。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跨区均衡供给,加快形成“城市—组团—社区”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湾区和中心城区的一流名校名医设施“家门口配套”。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首开区)
筑牢城市韧性安全格局,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智慧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加强高质量水资源与能源供给,提高防洪与排涝标准。
适度超前谋划布局城市交通大脑、新能源终端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及智慧物流基础设施。
丰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场景,开展自动驾驶示范运营。
发展低空经济,探索智能驾驶低空载人飞行器试飞及组网。
△无人机搭载货品从广州开发区红酒文化街起飞
未来东部中心将为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广州发展能级提供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文 吴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