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发布
2023-10-07 16:10
字体: [   ]

  9月19日,2023广州产业母基金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共同编写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以下称《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22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121.0亿元,同比增长9.8%。大湾区城市群中,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和东莞。

《报告》分为大湾区、广州、深圳、案例4篇,综合采用数据调查、案卷研究、专家咨询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大湾区26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2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广州市105家,占大湾区高校院所总数的40.1%;深圳市92家,占大湾区高校院所总数的35.4%。

  日前,随着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河套正式成为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又一重大合作平台。紧接着,围绕深港合作的密集动作,也让外界对河套期待满满。

9月7日,40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9个领域。同一天,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首批16家香港企业机构组团入驻。9月9日,首届“河套创客日”活动现场,香港青年科创团队6个项目签约落地。从横琴、前海到南沙,再到河套,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数量接连“扩容”。

  《报告》显示,2022年,大湾区26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为10.7亿元,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为110.3亿元,占整体合同总金额的91.2%。

  大湾区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专职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不断趋向专业化。

  截至今年初,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筛选高价值成果近200个,组织近200名高校教授进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5个,对接近100家企业进高校,开展科技成果项目考察与对接。

《报告》显示,2022年,广州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为78.5亿元,同比增长12.4%;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领域为“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占全领域的78%。

  《报告》显示,大湾区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显,超三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领域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为34364.3万元、20470.3万元、16383.2万元,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总合同金额的32.2%、19.2%和15.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广东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广州南沙一家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种大型设备正在有序作业。作为国内首个核能装备国产化基地,这里依托核能产业资源和布局,形成年产4套百万千万级核电主设备、3套核能中型主设备及2000吨核化工容器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广东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2022年,全省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7892项,预计合同成交额约4525.4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约2663.57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二。文 覃继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