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当‘大脑’具备对视觉信息处理、推理等能力,对‘眼睛’的需求便呼之欲出。”这句话摘自粤港澳大湾区战新产业“领航企业”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上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亦是这家刚满10周岁的年轻科技公司对未来产业大潮的预判。
奥比中光自主建设的智能工厂无尘生产车间
抱着“让所有终端都能看懂世界”的创业理念,2013年初,长期在海外从事光学3D测量研究工作的黄源浩选择回国创业,在深圳成立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3D视觉与AI方向的研发。
“我研究的技术可以让电视、手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汽车驾驶辅助等行业的各种智能机器,像人类一样立体感知世界。”黄源浩说。
创业第一年,奥比中光就完成了第一代产品样机。2015年7月,自主设计的3D芯片实现量产,同年11月完成3D传感器量产销售。这也使得奥比中光成为继苹果、微软、英特尔后全球第四家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一年后,奥比中光研制的3D摄像头开始落地电视、机器人、PC等行业。
2017年,支付宝上线刷脸支付功能,奥比中光正是该项技术的提供者。之后奥比中光又率先实现了3D人脸识别、3D刷脸支付在安卓手机的应用,并在地铁站推广3D人脸识别闸机。如今,刷脸支付已经成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在智能安防行业,3D刷脸门锁/门禁、3D视频安防监控等解决方案已经市场化应用;在智慧物流领域,搭载3D摄像头的手持PDA可在几秒内算出包裹三维尺寸;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3D视觉解决方案能助力家庭机器人、商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实现人脸识别、行为动作识别、避障导航、三维地图重建等功能;奥比中光自研的激光雷达可快速完成三维空间数据采集,实时生成具有坐标信息的影像数据。
奥比中光的亮眼表现,与其长期的技术深耕密不可分。
据统计,2013年至2023年,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核心技术上持续创新,在3D视觉感知领域的知识产权储备位列世界第一梯队。截至6月27日,集团专利申请总量达1674件,专利授权量792件。其中,海外专利申请250余件。
目前,奥比中光的专利布局已覆盖结构光、双目、iToF、dToF、LiDAR、工业三维测量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曾获得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八届广东省专利银奖、2020年深圳市专利奖等殊荣。
6月20日,奥比中光联合光锥智能发布研报,对由具身智能引发的机器人视觉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具身智能”是指具备感知和理解环境的能力,能够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具备行动能力以完成任务的智能体,它意味着人工智能发展步入新阶段。
报告指出,机器人将完成由“不动”,到“固定动”,再到“自由动”的技术变革,从而进入具身智能机器人时代,沿着“大脑先行、感知突破、身体完善”的方向迭代发展。目前,已经有更为轻量化的大模型能够独立运行在边缘端(如机器人、手机)上,为其提供“大脑”功能。紧随其后的,将是AI“眼睛”的爆发式发展。
据介绍,奥比中光已推出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所需要的多种系统布局产品。其中,基于机器人本身算力差别,布局了嵌入式视觉传感器、智能视觉传感器两种系统方案。
今年以来,奥比中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速。
作为英伟达全球产业数字化生态布局伙伴之一,奥比中光与微软、英伟达联合研制了高性能深度相机Femto Mega,并在今年的CES 2023上亮相。之后,奥比中光将Femto Mega和其他3D相机集成到英伟达Omniverse生态开发平台中,方便客户能够快速设计其3D视觉系统,提高AI系统设计和测试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5月31日,《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发布,为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底座”。新一轮AI大潮来袭,奥比中光正在努力成为3D视觉感知赛道的“追光人”。(文 覃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