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三十而励!创新、创业、创富,​细看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青岛“高新经验”
2022-12-16 19:12
字体: [   ]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提档升级,朝高质量发展转向的进程正在全面加速。要驱动经济增长、抵御外部压力,“双创”是必然选择。而于迈向全球城市顶层体系的青岛而言,“双创”更是能级跃迁的最强支撑。
  2020年,青岛城市研发经费支出达30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4%,这一比例在2026年将达3.2%;
  2021年,青岛发明专利授权量1.02万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82件,科技型中小企业6306家、高企突破5400家……同年,城市经济总量为1.41万亿,实现8.3%的增长,“四新”经济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50.4%。
  “双创”,正在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青岛,恰有这样一处创新创业的“强磁场”,接连不断用新成果、新突破,持续为奋进新征程凝聚强大动能:
  6家中科院院所、17家国家级孵化载体、230万平米孵化面积、408家高新技术企业、700余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个创新创业项目……
  自2017年6月获批建设区域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创新创业已融入青岛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新设市场主体,凭借强劲的就业容纳力、创业创新带动力,支撑了2021年新增1.6万人员的就业。
  2022年,是青岛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筚路蓝缕使昔日的盐田荒滩成为了如今活力充沛的创新之城,“双创高地”也正逐渐成为青岛高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要让这张兼具含“金”量、含“新”量的名片成色更足,高新区有底气、有优势、有条件。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1年度示范基地评估结果》,青岛高新区在全国62家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头部方阵里表现优异,以100%的优秀率获得“优秀”评价等级。
  优秀由何而来?
  平台支撑、全面赋能——2家孵化器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优秀评价(A 类),青岛唯一;3家孵化载体获评山东省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品牌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获评2021年度中国产业园区金梧桐奖。这些硬核“底座”有力助推了存量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新兴战略型产业共同发力;
  政策供给、靠前发力——做“硬件”的同时,高新区也在做软件。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双创”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双创”绝非纸上谈兵,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全民自我发展的深度觉醒。三十而立启新程,风华正茂再出发。资源优化、迭代升级中,青岛高新区的“双创经验”不断为城市产业集聚、区域经济蝶变输出更多范本。
  01
  创新:做生态,惟新者进、惟新者强
  双创由 “众” 而积厚成势,因 “创” 而破茧成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也一直是青岛高新区三十年拔节生长的底色。
  要创新,青岛高新区能有多大定力?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青岛高新区助力青岛实现城市发展新愿景的担当所在。围绕“1+2+1”产业布局,青岛高新区锚定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集聚青岛1/3市场主体、贡献青岛1/4营业收入的生物医疗医药产业;聚焦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大数据等细分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止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更预示着更高、更优、更全面的创新效率。
  如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内拥有价值8亿元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中心,吸引了包括新药研发、干细胞等领域的众多优秀企业入驻,诞生了两种国家1.1类新药。
  要创新,青岛高新区能有多大魄力?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科技资金兑现超2.3亿元,惠及企业788家次,而这也不过是青岛高新区“真金白银”支持科创的缩影。
  早在2011年高新区就在青岛率先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截至目前累计出资3.1亿元,参股子基金15支,基金实缴规模22亿。累计对外投资80余家企业,其中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达25家。
  今年8月,青岛高新区重磅发布提振实体经济“5+1”政策,聚力突破振兴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助推“1+2+1”现代产业体系跨越发展。
  几多耕耘,终有所获。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愿景下,青岛高新区已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14家,省级 “瞪羚企业”19 家……而蓬勃起势的创新力,也蕴含着巨大的“含金量”。
  专精于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斯坦德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进驻高新区,8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北方排名首位的民营第三方企业,2023年将正式申报创业板上市;
  9月中旬,科捷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青岛高新区北部主园区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青岛第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
  共享、共创、共生、共赢的创新生态,已然为青岛高新区匹配起“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孵化链条。这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培植肥沃土壤,提供充足阳光雨露。
  02
  创业:做平台,稳经济、促就业
  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双创周”,青岛高新区集中展示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和经验。仅以2022年上半年为参考节点,依托科技企业、高新区完成科研助理岗位招聘1048人,实现科技部任务目标的174.7%。
  如果将参考范围扩至企业所依托的孵化平台、众创空间,“双创”则会以更明显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资源加速创业项目发展、加速就业机会扩容。
  2017年成立的青岛弯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如今已是橡胶轮胎和橡胶制品两大领域的行业冠军。短短5年时间,何以促成这个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能量裂变?其背后的支撑华为青岛联合软件创新中心功不可没。而类似于此、借助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在各自赛道狂飙的高新区企业,目前总数已达300余家。
  以平台思维推动“双创”提质升级的思路,可谓“高新经验”的核心亮点。
  从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百度创智基地,到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从“中国百家特色载体”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到全市首家康复领域专业孵化器,青岛高新区不断推动孵化载体创新模式、优化环境、提升成效,将其打造成为培育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链接创新创业资源的核心载体。
  而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两个“国家级”的强强联合。
  同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企业类)”的海创汇,是海尔集团面向全球创业者打造的加速器平台,其“大企业赋能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全社会就业”的创业模式已经成功地在全球12个国家布局40个加速器,吸引了4000多个创业项目。
  这个精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高手,自2017年即入驻高新区盘谷创客空间,五年来旗下创业孵化基地一直以独创的“有根创业” 孵化模式,整合激活全社会的创新资源来帮助中小企业成长,而后者恰是稳经济、促就业的重要保障。
  今年6月,海尔海创汇发布“专精特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举办融资专题活动80多场次,为420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只要有创业的梦想,就可以在海创汇找到需要的人才和资源;只要有创业的勇气,就可以在高新区找到创业场地、政府帮扶等要素支撑。就本质而言,青岛高新区就是那个最大的孵化器。
  03
  创富:做环境,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2022年2月,晨光文具鲁东区域总部成功落户青岛高新区山东大学国际产业园,成为2019年开园以来继圣牧科技、海牛科技等企业之后又一将总部置于青岛的“巨头”。和公众预期中的“文具公司”不同,晨光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在2012年率先攻克笔头油墨核心技术、坐拥近800项专利,同时也在高密度、可降解等新型材料上不断寻求低碳突破。
  而这样一家创新为先导的企业之所以选择山东大学国际产业园,就是看中了园区发展最大的平台优势——山东大学,从提供培训到输送人才再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高质量园区发展模式背后,是青岛高新区政府有为的顶层设计和高效落实。
  7月,《青岛高新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 “人才特区” 建设的若干政策》出台,覆盖了区内各类、各层次人才和用人主体的同时,高度集成、精准施策,向海内外人才抛出“橄榄枝”。这是更高段位的人才增量策略,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人才都是刚需。
  建区以来,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院士35人、高端人才项目95个、海内外高层次专家160余人,人才总量突破5.8万人。与此同时,青岛高新区还拥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等国字号平台。这,才是“双创”加倍效应的核心推动力。
  充分发挥产学研平台优势、加速人才智力双向输入以外,高新区的巧思同样用在了服务上。做“软”环境,除了用力更要用心。
  在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这是高新区在产业载体内建设的首家具有高新特色的“一站式”企业服务微大厅,可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业务自助办理等远程视频实时咨询服务,以及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等政务服务“标准清单”。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青岛高新区这套由“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的新姿态、新打法正在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更出色的双创环境深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今年三季度,青岛高新区新引进优质项目24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同比增长20%。如,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将区域总部项目落户于此,这将实现跨国药企在山东投资生产零的突破,极大提升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
  择“高”而立,向“新”而行。三十年白云苍狗、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是一个高亮的节点,更是奋进有为的起点。
  以创新起家、以创新当家,这片年轻的双创热土将继续保持创新的发展底色,以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在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来源:青岛广电·回澜听涛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