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当中国品牌日迈入第八个年头,中国制造已成智慧体
2024-05-17 13:05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前 言 
  5月10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启动,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近1800家品牌企业汇聚上海世博展览馆,展现中国品牌风貌。
  运-20、歼-20、C919、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动车、国产大邮轮等大国重器持续“上新”,国产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呈现出满满的高颜值和科技感……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脱颖而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汽车、高铁、卫星等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根基的制造业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蜕变,这期间产生的无数个科技创新产品,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气”和中国品牌的“势”在不断增强。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企业有142家,数量位居全球榜首。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以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文化赋能为内涵的品牌建设,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品牌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当中国品牌日迈入第八个年头,中国品牌主动“走出去”的信号愈发强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速度逐渐加快。
 
  我国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1万家;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6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制造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蝶变。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如今,一幕幕制造业发展图景,涌动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一条条数字化生产线,打造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一个个“大国重器”频频“上新”,探索着中国制造品牌建设的新路径。

  “世界货架”展出“新三样”
 
  近日,搭载着1389辆新能源汽车的滚装运输船比亚迪“EXPLORER NO.1”,从山东烟台港驶向欧洲,拉开了烟台港大批量出口新能源汽车的序幕。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国投资建厂,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走出去”需要勇气,“走进去”更需要底气。我国的传统燃油车产业曾经“以市场换技术”,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而这,同样体现在我国的光伏产业上。
  从辅材辅料到全套设备、从单一生产到系统集成,原料、设备和市场几乎全部依赖海外的时代已成过往,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端到端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过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相较于服装、家具、家电等出口“老三样”,如今的“世界货架”上出现了“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身影,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在不断形成。
  “从一个世界汽车大国变成一个世界汽车强国,光靠销量、光靠规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有自己的让别人认可的中国世界品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不仅要追求销量、规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术创新能力、品质方面,争取做到全球领先。
  据海关统计,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金额为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29.9%,为稳外贸基本盘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此外,“新三样”有力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充电桩等产品产量较上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三样”不仅是产品的迭代升级,更是产业模式的创新,其代表了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方向,折射出中国制造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努力。
 
  中国“智”造促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可以看到,当前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日,新里程健康集团旗下晋城大医院妇科成功为一名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完成机器人辅助下的切除手术。外科手术的发展及进步,很大程度来源于手术器械和方式的变革。相比于传统的腹腔镜操作,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增加视野角度,机械操作更精确、精细,具有更小创伤、更少出血、更快恢复、更高安全性等优势。
  随着提质增效降本效果的不断显现,数字技术正在打破传统产业的边界,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进化为“智慧体”。
  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工厂”的伊利奶粉金泽工厂,全自动机器人、无人车、机械臂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从原奶到产品入库,已全程实现无人作业。据介绍,这里不仅率先引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还聚焦工厂数字化设计、车间智能排产、精益生产管理等核心场景,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对奶粉生产的数智化精益管理。
  数字经济凭借其独有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正在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力量。一只包需要经过四大工序、10个环节、24个步骤、50多项近200个质检点,油边厚薄、五金底槽到皮料毛孔纹理等细节都要仔细检查……面对庞大的订单量,查验质检怎样同时保证效率和准确性?为了保证“忙而不乱”,2017年,得物App首创“先鉴别、后发货”“八大环节品质关卡”服务模式,采用了一套全链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运用AI技术探索品质消费保障。对于常规质检项目,通过OCR图像识别等自动化技术可对商品进行360度无死角检查,拍照成像更全面,质检也更快速精准。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得物App供应链中心负责人徐前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工智能等技术需要找准应用场景,通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方式,促进制造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升级产业,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在中铁工业,传统制造业的面貌,正在被新质生产力重塑。
  一台盾构机造价不菲,从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再制造可以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激活闲置资源,避免重复浪费。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江夏基地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盾构生产及再制造基地,其标准化盾构生产及再制造基地就像一家“巨型4S店”,每年约有20台盾构机在这里“重获新生”,奔赴广州、深圳、西安、天津等地。据悉,盾构机年再制造能力为30台次,与购置一台同类型新盾构机相比,可节约成本50%以上,节能60%,节省耗材70%。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发展阶段,不能只解决制造源头的污染问题,还要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发展的任务,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美的冰箱荆州工厂,每8秒就有一台冰箱下线。实际上,通过柔性自动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打造的“快”只是这座灯塔工厂追求品质和高科技的一部分。该工厂的智慧运营管理中心(IOC)基于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构建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可实现设备运维响应速度提升超30%,物流管理效率提升超15%,还可对能源进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构建智慧化的现代绿色低碳工厂。
  创新求变,知易行难。在一系列积极因素下,制造业表现强劲,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持续增强。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