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各地竞相布局人工智能,未来怎样落地应用?
2024-02-06 15:02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大模型、机器人、智能驾驶……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日趋增大,人工智能也成为今年地方两会上的热词之一。
  代表和委员们认为,要让技术切切实实地落地,赋能城市、交通、制造、教育、物流、医疗、能源等场景。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冬妮尤其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她说,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已超过4400家,从区域分布看,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和科技企业最为集中,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其中,北京在核心算法、理论研究、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明显,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据了解,北京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靶向破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势,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新设4支政府高精尖产业基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提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基础底座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保持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先水平。
  这些年杭州紧跟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作为强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关键引擎,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两个“国家级”试点的建设工作,打造了人工智能小镇等平台。
  据了解,今年杭州要在产业布局上做好“深化”文章。要深化对产业的研究,重点在工业视觉、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上聚焦突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
  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新优势不断构筑,为全方位建设数字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省各类算力总规模约4100P,计算终端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核心、许昌等地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河南省政府发布了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抢占人工智能、类脑和仿真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先机,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
  此外,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力争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10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智赋百景”,东方电气、四川长虹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都超算中心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新增5G基站4.6万个,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能力达到5500万户。新增上云企业5万余户。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户。
  河南省政协委员、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涛表示,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企业要深入了解所在行业的需求和痛点,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升级。河南省应制定政策鼓励各行各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单位或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实施“人工智能+”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打造新质生产力。
  大模型推动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如今加快大模型应用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国外大模型形成了以OpenAI、微软为首,Meta、谷歌等巨头并存的格局,国内百度、阿里、商汤、华为等积极加入,呈现“百模大战”的竞争态势。
  北京不仅大模型数量多,更是集聚了众多头部大模型。《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拥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的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分布于20多个省市/地区,其中北京有122家。而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5日,北京地区已发布大模型企业数量达到145个。
  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北京的大模型已经在传统产业赋能、金融、政务、文化旅游、医疗、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如传统产业赋能领域有产业知识问答、图文生成等,金融领域有智能投研助理、智能客服等。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说:“大模型发展最关键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其中在数据要素方面北京大有可为。”童之磊解释,大模型可以看成一位智商较高的年轻人,它能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取决于训练数据,尤其是高质量的数据,这也是影响大模型竞争胜负的关键。国内众多高质量数据的拥有者都在北京,北京可以借此优势建立大模型数据中心,为大模型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上海在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方面的探索已经先行一步。目前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约是五年前的两倍,产值规模则达到了三倍。2023年前两批通过备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上海就有8家,其中6家在徐汇区。
  有关大模型的发展也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陈凯在提案中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大模型产业竞争力,可加快探索数据权属的立法实践、推动垂类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同时要加快打造大小模型互促共生的应用生态。
  陈凯在提案中指出,现有大模型训练数据合规使用边界尚不清晰,通用大模型在专业解释力、专项任务执行力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此外,应用场景的收益增厚与模型的高投入尚不匹配,导致产业主体对大模型的商业应用动力不足。
  对此,他认为一方面应加快研究大模型预训练阶段合规的数据获取及使用边界,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动垂类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建立大小模型互促共生的应用生态。
  “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将极大推动数字强省建设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山东省政协委员、奥美联亚(山东)工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言军说,大模型和大数据、大算力一样,将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场景应用上,大模型将推动政务、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徐言军建议,统筹建设适用于大模型的“智算云”,持续提升算力规模,加快大模型迭代和创新速度;不断加大“大数据”供给,全面促进公共数据、社会数据、行业数据汇聚融合;加快构建“大模型”能力,夯实大模型技术底座;支持各级各部门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智能咨询、12345市民热线、智慧交通等场景,开发影响力大、示范性强和带动面广的应用,对典型应用加大支持力度。
  发展与治理两头抓
  随着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快速崛起,人工智能在先进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等多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相关法律问题也逐渐浮现。
  必须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制定相应规则,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腾建议,尽快制定《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简称《条例》),为AI的创新和应用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应尽早将《条例》纳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组成立法专班,高效推进条例的调研、起草和审议工作。”沈腾说,应明确规定AI企业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处理的法律责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权益,对于非法获取、滥用用户数据的情形,应设定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
  “深圳应该抓住机遇,加大力度,落实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政协委员张斌表示“当下我们应该以算力、算法、数据、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同时以行政、立法为两翼作为保障,促进深圳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这个飞轮效应。”他认为,以行政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政府接管时应该采用审慎包容的接管方式;司法要护航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司法层面给予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
  在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志勇看来,“河南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治理领域的地方立法还是空白,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研发活动中尚未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安全对抗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比较薄弱,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个人和企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有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张志勇提交了《关于加强我省人工智能生态安全治理的提案》。
  他建议,加强人工智能生态治理政策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地方立法;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创新人工智能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与伦理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引导设立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的“双一流”(创建)高校、国家及省一流本科专业高校,培养一大批学术型、专业型和高职应用型人才;提升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关注度,强化隐私权与安全意识。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