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术核心产业
|高端制造 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 清洁能源汽车 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产业 生态修复 资源循环利用
|数字创意 数创装备 内容创新 设计创新
|产业资讯
|地方亮点及地方发改委动态
|独家内容
|杂志订阅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独家内容
百年轮回——电动车再次引领汽车时代革命
2019-08-02 18:08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日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 徐晨曦

  现在关于电动汽车的话题一出现,就会被冠以新兴、科技、未来、革命性之类的前缀。然而第一辆电动汽车的出现实际上比它所“革命”掉的传统燃油汽车还要早几十年。电动汽车是怎么被我们所遗忘,又为何再度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的轮回1832年苏格兰发明家罗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将一块电池装在了马车上,制成了第一辆由电池供电但不可充电的电动车。

  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加斯顿·普兰特(Gaston Plant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可再充电的铅酸蓄电池。1881年,他的同胞卡米尔·福尔(Camille Faure)提高了蓄电池的供电能力,并发明了基于汽车使用的铅酸电池。

  >> 罗伯特·安德森发明的铅酸蓄电池。

  电动汽车的设计理念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随后影响到美国,投身于电动车研发的人越来越多。

  1891年,美国得梅因市的威廉·莫里森(William Morrison)成功地制造了美国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 William Morrison的电动车

  十九世纪末,电动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1897年,第一辆电动出租车驶上纽约市街头。康涅狄格州的波普制造公司(Pope Manufacturing Company)成为美国第一家大型电动汽车制造商。

  1900年,电动汽车处于鼎盛时期。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有28%是由电力驱动的,在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有1/3是电动汽车。

  >> 二十世纪初的电动汽车广告。

  百年前的电动汽车又是缘何迅速衰落了?

  1885年,奔驰设计制造了一辆装汽油机的三轮汽车。在1894年,世界上第一款量产汽车奔驰Velo出现。到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量产和汽油驱动的T型车,其流水线制造方式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对汽车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真正开启了汽车走入进平民家庭的大门。

  1911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凯特灵(Charles Kettering)研发了首个汽车电子启动器,1912年,该技术被凯迪拉克公司所应用,从此燃油汽车摆脱了笨重且危险的手动曲柄启动器,并可采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另一方面,石油开采与提炼技术的提高使得油价大幅度下降,汽油动力在时代的变革中飞速发展,优势也渐显现。同时人们对长途出行以及更大马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燃油汽车迎来了百年发展的黄金时代。到了20世纪20年代,电动汽车开始逐渐退出商业舞台。

  >> Cadillac Model Thirty,世界第一台配备电子点火启动系统,和第一台装备灯泡照明装置的汽车。

  不过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时间进入21世纪,汽车电动化又被看做是汽车发展的未来,电动汽车又开始引领汽车时代的变革。

  内燃机汽车将长期存在

  环境承载能力日益衰减是人类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达成到本世纪末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巴黎协定》目标,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传统燃油汽车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然成为被拿来“开刀”的对象。

  有研究显示,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效益,电动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比汽油车要减少35%。未来随着电力清洁化和高效工业除尘、脱硫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将带来更加明显的大气污染物削减效果。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就有世界很多国家对停止销售燃油车表态,各自公布或者表示计划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其中也包含法国、英国、德国等汽车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禁售时间基本集中在2030年到2050年之间。

  一些国际主要车企也出台了各自旗下产品电动化的转型时间,甚至是燃油汽车的停产计划。大众计划2026年推出最后一代使用燃油发动机的车型,最迟2030年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

  奔驰表示,2022年前旗下的传统燃油车将全部停产停售,所有生产的车型只提供混动版或纯电动版;捷豹路虎表示,到2020年其旗下所有车型均将是电动或者混动版本;丰田宣布,2025年将旗下的传统燃油车种类削减,转而生产电动、混动、插电式混动和燃料电池车型,并计划在2020年前在中国首发至少10款电动车型。

  虽然我国没有确定燃油汽车的退出时间,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底公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明确,禁止新建独立燃油汽车企业,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同时,严格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防范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些国内的车企,包括北汽、长安、海马等也宣布将在2025年停产燃油车。另外,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还多次公开建议,进一步限制传统燃油车并逐步实现全面禁售,坚定汽车的全面电动化,促进汽车消费升级,2030年实现私家车的全面电动化。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在正确的政策和技术条件下,到本世纪中叶,车辆的燃油效率可以提高50%,可节省目前全球年油耗的80%。

  国际能源署副执行主任理查德·琼斯(Richard Jones)表示:“解决道路运输能源使用问题,对于提高能源安全和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将长期存在,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组合,道路车辆对能源的需求将不可持续。”

  7月,堪称全球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中的过渡版“国六A”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正式实施。相比“国五”,“国六A”只对CO排放加严了30%,不过完全版的国六B标准,对CO、NOx、细颗粒物等排放,均有30%至50%的加严。对污染物排放限值进一步严格表明,各车企需对技术产品进行相应更新升级,特别是更高效的内燃机。

  涨不涨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61.4万辆和61.7万辆,同比增长48.5%和49.6%。不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之前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最大动力是补贴,今年补贴力度下降非常大,新能源整车利润率已经降到2%至3%的低水平。新能源汽车面临盈利压力,如果下半年不涨价,那么将会出现亏损情况。可以说,在亏损状态下,能否达到年初160万辆销量的预期充满变数。

  6月26日起,2019年新能源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导向进入市场化发展。与2018年相比,本次整体补贴退坡幅度超过50%,地方补贴全额取消。

  “涨不涨价?”所有车企面临着同一个灵魂拷问。不涨价,车辆成本的上升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涨价,将打击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毕竟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脆弱。

  当前有车企的部分车型已经涨价,也有一些车企表示不会涨价,不过当前大部分车企都选择了自掏腰包维持价格稳定。有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汽车价格肯定是会涨的,但具体会涨多少,仍要观察市场对于涨价的承受能力。

  对新技术审慎包容监管短短几年时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连续多年居于全球第一。不过新技术在快速落地期间也会面临不少问题,在交通领域安全性莫过于是最重要。

  日前,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决定自2019年7月13日起,召回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生产的部分威旺407 EV系列电动厢式运输车,共计1389辆。召回的原因是部分车辆由于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偶发生产控制问题,导致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电池包内部过热的现象,存在热失控起火的安全隐患。

  造车新势力的风向标之一,蔚来汽车近期也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6月27日起,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相当于自2018年6月上市以来交付的ES8车辆总数的1/3。此前4月至6月,蔚来汽车在不到2个月内接连发生3起燃烧事故。而在蔚来召回当日,河北石家庄再次发生一起自燃事件,事故车辆就在被召回的范围之内。

  今年以来,不只是蔚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威马等多个品牌的电动车型都曾出现燃烧的情况。另有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至少发生40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新能源车召回数量12.3万辆。召回的原因当中,由于三电系统故障导致的召回,占比为50%,其中设计原因占到40%,制造原因占到60%。截至今年4月底,共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427例,涉及38家企业的61个车型。消费者投诉问题中,电池衰减问题和充电故障分别占55%和17%,合并占到7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赟松表示:“没有证据表明电动车比燃油车风险更大,或者说更不安全。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电动车特别是电池系统,有可能呈现更多的风险,但是总体可控。而政府对新能源车、特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监管态度是审慎包容。”他建议,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召回管理机制,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加强产学研政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电动汽车出现百余年时间,在历经被市场遗忘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如今再一次踏上了发展的新道路。在技术日新月异,企业间你追我赶抢占市场之时,需明确消费者的安全为第一位,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这百年轮回中成为真正的时代弄潮儿。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直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8-13层(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网 京ICP备09051002号-3 技术支持:wicep